癌症骨转移的崭新疗法 二氯化镭Ra-223放射性核医治

▲成大医院核医放射性免疫分析科主任李碧芳表示,当发生癌症骨转移时,即定义为癌症末期,「二氯化镭Ra-223」放射性核医治药物,对治疗骨头疼痛有正面效果。(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成大医院核医部放射性免疫分析科主任李碧芳表示,当发生癌症骨转移时,即定义为癌症末期,病患疗效变差存活期变短,经常引起剧烈疼痛,严重降低生活品质,现有「二氯化镭Ra-223」放射性核医治疗药物,对治疗骨头疼痛有正面效果。

李碧芳医师指出,症骨转移时,如脊椎转移造成脊椎塌陷而压迫到神经,造成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而主要「负重骨骼」如下肢腿骨或小腿骨的病理性骨折,则会使病人失去运动功能,长期卧床;而高血钙症,会使病人的意识不清;即使较轻微地造成病人有蚀骨痛,也能使病人不得安眠,影响生活品质。

李碧芳指出,癌症骨转移若可早日诊治,仍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及功能,且骨转移不代表就是不治之症,许多病人仍然能够存活数年之久。统计发现乳癌骨转移后,平均仍有2-3年的存活期,存活5年的病患比率也可达到20%。因此癌症骨转移患者千万别放弃治疗希望。

癌症骨转移的诊断,除观察病患家族病史个人医疗纪录外,可以抽血检验碱性磷酸酶(ALK-P)的值,或是骨扫描、X光电脑断层磁振造影正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做骨肿瘤组织切片检查则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透过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查出癌症骨转移问题。(图/记者林悦翻摄)

在治疗上,主要仍依循目前的方式,包括化学治疗目标在维持骨骼功能,并防止骨骼遭到进一步破坏;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发生在脊椎、股骨部位的转移,骨折的手术治疗原则在切除肿瘤、骨折整复稳定固定、恢复行走功能及减轻疼痛,如尚未发生骨折,则以清除肿瘤为主要治疗目标;局部癌症骨转移尚可配合放射治疗,以有效控制转移的肿瘤,并可减轻疼痛,及预防病理性骨折与脊髓压迫。

李碧芳医师表示,除此之外,还可针对骨质流失的问题做积极治疗,延缓癌症骨转移的进展。药物分成双磷酸盐类及单株抗体两大类,各有其作用机转。唯两类药物都可能会造成齿槽骨不良反应,须预做彻底的口腔检查。

2015年6月卫福部食药署批准「镭治骨」注射液用于对荷尔蒙,治疗无效之骨转移的摄护腺癌病患,借由此药物的α放射线线性能量转移,使邻近肿瘤细胞高频率的双股去氧核糖核酸(DNA)断裂,产生强效细胞毒杀性效果,对肿瘤微环境的额外效果,包括骨细胞和蚀骨细胞,亦促成其身体内疗效。而镭-223放射的α粒子范围小于10个细胞直径,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伤害可减至最低,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血小板减少症。该疗法目前没有健保,需自费治疗。

李碧芳医师说,现在治疗药物及技术不断发展,其他癌症的骨转移也会不断有更好的治疗出现,因此千万别放弃治疗希望,当然越早出来勇敢面对,积极与医师合作,可以谋得更多的成功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