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之歌/绿鬣蜥6年抓7417只 林务局:拜托认真把牠养到老死

记者陈俊宏、黄翊婷、钱玉纮、张靖榕/专题报导

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公布台湾十大入侵外来种,包括小花泽兰、福寿螺、布袋莲、松材线虫、美洲红火蚁、中国梨木虱、白轮盾介壳虫、河壳菜蛤、缅甸小鼠以及多线南蜥,不过,近年来外型神似黑面琵鹭的外来鸟种埃及圣鹮,因为族群数量日渐庞大,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发生在埃及圣鹮身上,现今越来越多民众喜爱饲养外来宠物,却有人不肯养到最后还随意弃养,例如绿鬣蜥光是6年来就移除7417只,因此林务局希望民众如果有饲养外来宠物,请一定要负责把牠们养到自然老死,此外,若在野外看到外来种生物,也可以帮忙向地方的农业单位或是直接向林务局通报,及早防治才能避免情况演变成无法控制的状况。

▲埃及圣鹮在嘉义布袋的巢区。(图/林务局提供,下同)

「台湾十大入侵外来种」包含植物爬虫类、昆虫等等,种类繁多,虽然埃及圣鹮不在这个排行榜内,但牠们是被欧盟列入百大入侵物种之一的鸟类,在台湾刚开始是分布于彰化汉宝湿地,加上牠们体型比较大,容易对其他鸟类的生存繁殖造成影响。林务局保育组组长夏荣生提到,「牠会去吃其他小型鸟类的蛋,可能导致本土鸟类在生育孵化的过程中受到干扰,虽然实务上还没有那么强烈的证据,但我们推估,对与牠共栖在同一领域的小型鸟的蛋,确实会有一些影响」,所以目前采取的方式有移除蛋、幼雏,以及空气枪等方法。

▼▲林务局以及防治人员试过对鸟蛋喷玉米油,希望能封闭气孔,减少蛋的孵化率。下图为埃及圣鹮的幼鸟。

植物杀手小花蔓泽兰 「一旦进来台湾,就不可能根除」

其实除了埃及圣鹮之外,植物的外来入侵种也是让林务局及农民相当头痛的问题。以小花蔓泽兰为例,它几乎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代表性外来物种之一,因为四大耐命特性直到现在依旧没办法完全移除,包含第一生长快速,也就是生长速度极快,能在短时间改变原有植被族群;第二是攀缠树木、层层覆盖,导致其他树木无法行光合作用;第三是种子量多,每平方公尺可以产生17万颗种子,并随风四处飞散;第四是再生力强,只要茎节接触到土壤,就会长出新根和新芽。

林务局造林生产组组长李允中解释,因为植物型的外来入侵种一旦进来台湾本土,就不可能完全根除,只能尽力去控制,「外来种有些习性很强势,我们就会把它归纳为入侵种,例如它的繁殖型态、生存环境可能会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就像小花蔓泽兰,因为它的种子发芽率非常高,生长速度也很快,一天可以长24公分到30公分,它是一种攀藤类植物,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最后把树冠的部分掩盖,底下一些树木没办法得到光合作用就会死亡,所以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它会影响到本土原有的物种,在台湾就会变成一种入侵种。」

▲林务局造林生产组组长李允中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地位,好与坏要看是从哪一个角度去检视问题。(图/记者陈俊宏摄)

对于小花蔓泽兰到底是如何进到台湾,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李允中提到,第一次发现是在民国80几年的屏东野外调查,有人说它是水保局引进来做水土保持的一种植物,但是当初没有防检局,所以这项说法并不可考,如今小花蔓泽兰由南往北生长,几乎已经遍布全台,「因为它是热带性植物,比较适合生长在南部,但是最近气候有点改变,北部地区也是满热的,所以现在连宜兰、台北都有它的踪影。」

李允中表示,首次展开调查小花蔓泽兰是在2011年,当时全台大约有5万多公顷,经过这几年投入2、3亿元的经费,面积已经控制到剩下6000多公顷,「每一种生物在自然界都有它的地位,小花蔓泽兰虽然对林木生长不好,但对蜜蜂反而是11月间满好的一个蜜源,以前(台湾的)蜜蜂没有采过它的蜜,这个外来物种对牠们来说也是新鲜的、不同的、进口的食物,就看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去看这个问题。」

至于小花蔓泽兰应该要如何清除,林务局提供三招防治小撇步,首先人工拔除的方式是最有效的,接着拔除干净后要装袋清理,而且最好是在开花前就进行清除,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李允中说,针对小花蔓泽兰的防治从今年开始会有一些变革,以往是看到哪里有就请公所或是相关人员前去清理,也会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在每年9月到11月间向农民收购植株,今年则会增加一个空间资料系统,希望透过了解小花蔓泽兰在全省的空间分布,并请相关的学术单位进行全省调查,在还没受到波及的地区设下阻绝网,看看是否能透过这样的方式,更有效阻绝它们的蔓延。

▼▲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小花蔓泽兰全国防治日」。下图为人工清除的方式。(图/林务局提供/特生中心黄士博士

互花米草随压舱传播全世界 国际「毒草银胶菊现踪彰化、云林

「现在是全球化的社会,很多途径会引进这些外来种,有些是合法输入,但不久就会溢散到野外去,另外一种是其他管道或不合法的管道,例如轮船、输入的原木,这两种不同的管道造成台湾现在出现满多外来种。」李允中表示,植物的部分除了小花蔓泽兰之外,还有银胶菊、银合欢、猪草以及互花米草等,其中互花米草就是因为跟着轮船的压舱水而到处传播,「轮船进港时要调整吃水深度,所以会把压舱水放出来降低吃水深度,船浮起来才能进入港口,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湿地植物的种子就会跟着压舱水传播到全世界。」

▲互花米草会随着轮船的压舱水到处传播。(图/北市政府提供)

另外民众需要注意的还有银胶菊,李允中提醒,银胶菊的叶子长得有点像艾草,开花的时候则和插花用的满天星很像,因为叶背的纤毛可能会导致人类过敏,算是对人体有毒害影响的外来入侵种植物,大多集中在中部的滨海地区,例如彰化鹿港、云林台西,「3、4月清明节的时候,大家上山扫墓就很容易接触到开花的银胶菊。」

而要如何移除有国际毒草之称的银胶菊,林务局建议,最佳的时机是在早春开花以前,可以减低结实繁殖和花粉飞散的机会,但最好是以人力或简单的器具拔除,农地的话可以用农机具翻除,必要时也能使用市售的除草剂喷洒,不过,拔除后的植株应该放在黑色塑胶袋中闷腐,或是干燥后直接焚烧,民众拔除银胶菊时也要记得穿着长袖衣物、戴口罩和手套,接触后也要记得赶快洗手,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银胶菊有可能引起人类过敏,下图为银胶菊大面积生长的情形。(图/林务局提供/特生中心黄士元博士)

▼小花蔓泽兰与银胶菊的特性整理。(图/记者张靖榕制作

「要认真把牠养到老、养到死」 外来宠物弃养逆袭台湾生态

台湾的外来入侵物种到底有多少,根据中央研究院与林务局合作的网路线上资料库「台湾物种名录」统计,目前共有124种,而2014年由农委会林业试验所建置的台湾外来入侵种资料库,则有210笔资料,只是后者因为计划主持人赵荣台先生退休,目前没有人接手继续更新资料。夏荣生感叹,「能够做到这样的资料库其实很不容易」,所以现阶段的确有考虑把台湾外来入侵种资料库再检视一遍,看看是否能够整并起来,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我们在外来种的移除策略上面,当然很希望相关部会包括中央、地方政府,都能够大家一起协力。」夏荣生说,而且每个地方政府管辖区域里的外来物种不见得完全一样,例如绿鬣蜥几乎都集中在西半部,斑腿树蛙则是遍布全台,这样一来,每个地方政府的重点就会不一样,在政策推动上也会希望能结合相关的单位一起来做,这是公部门的部分。

▲绿鬣蜥算是爬虫类宠物中的人气王。(图/ETtoday资料照)

私部门的部分,其实满多外来物种最一开始都是民众养来当宠物,例如绿鬣蜥和沙氏变色蜥,其中绿鬣蜥在全台各地都有民众弃养的纪录,2017年时在屏东县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台中市彰化县以及云林县都有发现族群分布,移除数量则从2013年的106只开始,陆续增加到2014年107只、2015年645只、2016年527只、2017年2369只,2018年甚至达到3663只,光是这6年总计就移除7417只,数量相当惊人。

▲绿鬣蜥6年来的移除数量曲线图。(图/记者张靖榕制作)

而同样全台都有「灾情」的还有斑腿树蛙,在2018年的普查中,不仅本岛的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市、高雄市、屏东县、宜兰县,就连外岛连江县、金门县也有牠们族群的踪迹,同年林务局配合民众及志工共计918人,在台北市、新北市八里、彰化田尾、台中都会公园等地,一共移除8006只斑腿树蛙,另外还有2017个卵块。

「我们要拜托一般民众,除了维护好自身的责任,如果有饲养这些外来宠物的话,就是不要弃养,要认真把牠养到老、养到死,然后呢,也不要随便去喂食在外面看到的一些外来野生动物。」夏荣生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发现外来物种的讯息,除了埃及圣鹮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外来鸟种埃及圣鹮防治宣导」通报之外,民众看到其他外来种生物也可以向地方的农业单位、中央的林务局来做通报,只要接到通报,他们就会去查证、去追相关的状况。

▼▲斑腿树蛙几乎已经遍布全台。(图/北市动保处提供)

中国蓝鹊成功移除 「扩散前处理,就没有这么大的麻烦」

「一般生物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从外来种变成入侵种的机率不大。而从生态系系统去界定的时候,变成入侵种也是我们比较不希望看到的。」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秘书长李益鑫表示,台湾虽然资源丰富,却没有那么大的环境,可能在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生物栖息,如果只让一种物种大量利用资源,只要改变一点点,对其他生物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蓝鹊也是因为长得很漂亮,所以有人养牠,后来也是溢出去,幸好发现得早,我们在牠数量还没扩散前就处理掉了。」夏荣生说,「任何外来物种,不仅是鸟啦,如果能在牠们还没扩散之前就处理掉的话,真的就不会有后面这么大的麻烦了。」

▼中国蓝鹊又称红嘴蓝鹊,当初也是因为长得漂亮,才会被引进当成观赏鸟

►外来种之歌/埃及圣鹮40年暴增3千只...「鸟界NBA」霸道占地!扑杀成必要之恶

►外来种之歌/「不死的1%可能很强」 入侵种基因污染最严重台湾原生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