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争食 投行资管将大混战

外资机构抢占大陆投行资产管理业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图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地双方在协议第四章就金融服务约定建立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多位专家表示,协议显示外资抢占大陆投行业务、资产管理等市场份额野心预料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等领域的中外资竞争将加剧。尤其是QDII、QFII的境内托管、外资资管、外资债券投资等市场份额首先会被外资分走「蛋糕」,但这也有利于稳定外资投资信心,带来更多外资进入做大市场。

按照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大陆同意在银行信用评级电子支付、融资产管理(不良债务)、保险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等服务领域,通过放开准入、放松外资股比限制、加快审批等方式,向美国开放市场;同时美国也在相应领域给予陆企非歧视性待遇或考虑相应的业务申请。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李建表示,协议主旨与近三年大陆金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完全一致,多数条款启动并加速推进。

内资金融机构人才流失

李建认为,大陆会允许适用于美国金融机构的条款也适用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但中方承诺未来两三年购买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379亿美元的美国服务产品,为美国在华金融机构提供了业务收入保证,令美金融机构获得中国市场的先发优势。惟外资机构在华加速开展业务,首先面临人才短板,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亦可能迎来新一波人员流失潮。

本土化不足外资有短板

在银行领域,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指出,此次银行领域开放主要涉及两个业务资质,分别是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承销商。虽然外资本土化已超过十年,但近两年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主要并非受到监管政策限制,而是外资自身局限和水土不服。外资网点少,本土化不足,小微零售业务面临短板,网络银行等新技术亦不领先,现在外资转而向投行业务渗透拓展。

他表示,越来越多外国基金经理或大投资者将增加在中国的债务或股权证券投资。同时,外国基金经理也可能会很乐意找到熟悉的美国金融机构来提供托管服务,以降低风险的感知。王剑预计,中外资机构在债券承销和资产托管业务的竞争将加剧,尤其是QDII、QFII的境内托管、外资资管、外资债券投资等市场份额首先会被外资分走蛋糕,但也有利于稳定外资投资信心,带来更多外资进入做大市场。

大型内资券商仍有优势

在证券领域,协议比早前承诺提前8个月取消券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李建认为,加速取消券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是规划之中的事情,短期应不会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本土证券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及在资本市场集资后普遍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截至2018年底十大券商总净资产达9031亿人民币,总收入约占全行业65%,反映大型券商在行业竞争中占领先地位,外资券商短期难以打破大型券商现有竞争优势。不过未来外资券商仍可能会选择集中发展有优势的业务,如投行、高端并购、机构业务、跨境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