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疯传爱吃生鱼片恐致胰脏癌 医师这么说
近来却有传言认为,嗜吃生鱼片,可能也会让你惹胰脏癌上身。这是真的吗?
目前,生鱼片和胆管癌的关连性较高
生鱼片向来是亚洲饮食文化的重要一景。依照鱼种,生鱼片可简单分为以吴郭鱼、草鱼为主的淡水鱼生鱼片;以及常见鲑鱼、旗鱼、鲔鱼等海水鱼生鱼片。
根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资料,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吴郭鱼、罗汉鱼、淡水虾等淡水鱼虾,容易被一种名为「中华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寄生虫当成第二宿主,而当人类生食遭肝吸虫寄生的鱼肉,就可能让虫卵在人体内孵化,寄生于肝脏、胆管,成为最终宿主。
肝吸虫的寿命可达20至25年,长期居住人体腹腔中,恐致人体胆道发炎、纤维化、产生胆结石。严重甚至可能造成细胞病变,引发胆管癌。
吃淡水生鱼片 除了胆管癌,还可能引发胰脏癌?
不过,生鱼片难道跟胰脏癌也有关系?颜博士活力诊所医师颜荣郎多年来观察胆管癌、胰脏癌病患,结果发现除了胆管癌病患外,9成以上来诊的胰脏癌病患,病发前都有生吃水产的习惯。他认为:「对很多嗜吃生鱼的人来说,一旦养成习惯,不分淡水或海水鱼,吃进去的寄生虫族繁不及备载,容易因此长期胰管、胆管慢性发炎与基因突变。」
颜荣郎指出,「胆管和胰管原本是出自同源的胚胎系统,管路彼此互通;因此寄生虫若会洄游至胆管,自然有可能感染胰管而发病。这两种癌症在病理变化上也十分相似。」包括:肿瘤外围包覆的纤维组织,厚度可占肿瘤体积高达80-85%,致使肿瘤内部极度缺氧、发炎与纤维化;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在缺氧的环境下,活性特别强;导致这两种癌症对放疗、化疗或免疫疗法的反应极差。
颜荣郎说,胰脏癌是致死率极高的癌种,近年来台湾胰脏癌人数又节节升高,他怀疑,这与国人嗜吃生鱼片有关,不应轻忽。
血液肿瘤科医师:有可能 但缺乏科学证据
不过,其它吃生鱼的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吗?
根据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的资料,每十万人中罹胰脏癌最多的前五名国家,依序为:匈牙利(10.8)、乌拉圭(10.7)、摩尔多瓦(10.5)、拉脱维亚(10.3)、日本(9.7)。尽管日本高居第五名,但仍缺乏明确解释,证明这与日本嗜生鱼片的饮食文化有关。并且,目前日本、中国等有生食水产习惯的国家,也尚未有研究指出两者有确切关连。
对此,基隆长庚纪念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王正旭表示:「胆管、胰管有70%交叉在一起,两者在十二指肠交会,进而协助消化系统分解、吸收食物。」他说,因此若说肝吸虫跑到胰管,进一步导致胰脏癌,或许可能成立。「不过目前仍缺乏具体的实证研究,」还是需要更明确的资料,才能断定两者有关。
王正旭总结,为了降低胆管癌风险,民众确实应避免生食淡水鱼。但至于生食海水鱼则与癌症无太大关系。
另外,肝吸虫仅出现在淡水鱼类身上,因此如果真的很担心肝吸虫寄生,建议不要生吃淡水水产,如吴郭鱼、草鱼等鱼种。而若过去曾生食过淡水鱼虾,建议先至医院的感染科门诊进行粪便检查,若确实有肝吸虫寄生,经医师指示投药,即可消灭。
《康健》提醒您,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