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世代的年轻人:创新与颠覆的成功硬道理

▲现在许多孩子比成人还会用新科技。(图/达志/示意图)

作者郭琛旅德台商

这代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生活在网路时代,他们习惯在网路上表达自我的声音,也透过网路获取新闻、交换资讯、交友。这代年轻人与外界之互动远远超过其父母那一代。我们常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那年轻人就是国家现在的主人翁,只是在平静的年代,年轻人会依循社会给予的定位行事。但在动荡的国家或新科技的年代,都是年轻人走在人群前面,冲锋陷阵无所畏惧。过去几年,全球各地出现青年抗议风潮,从争取民主到抗议社会不公。非洲的茉莉花革命推翻专制政权、德国海盗党入主国会,到台湾《太阳花学运》、香港的雨伞运动《占中行动》,年轻人改变了传统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运作模式。

▼318学运学生展现十足的整合力。

几年前为了想了解小孩大学近况,孩子回应可由社交网站Facebook了解,原本不舒服一阵子,如今换个角度,以社交网站了解小孩近况与讯息,无缝溶入新的社会体系,代沟就此没了。网路不仅改变家庭革命的方式,对社会的冲撃更是不同,在台湾学运期间,原部分主流媒体停留在「威权时代」的思维和心态,尝试以抹黑、抹绿、抹黄等作法报导,结果被网路世代牵动了外在的运作方式,甚至开始动摇大众对其内涵价值观。中研院院士余英时专文赞许,而国际媒体亦高度关注和称赞,《外交官杂志》(The Diplomat)撰稿人柯尔更说,学运期间学生的指挥系统井然有序,除由专人透过社群网站发布消息,还有能将新闻稿翻译成35国语言,整体由理想到组织到行动,都令大众惊艳。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更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台湾青年人使老一辈觉醒,在社运中令长者们看到,这代年轻人的行动力、对社会的关心远超乎他们的想像,因而愿意选举时投票给年轻人。

贾伯斯可说是颠覆性思考的代表人物。(图/达志/美联社)

变动中的选举文化

原本年轻人在外地工作又常不回去投票,台湾民调以往只针对固定电话,而接固定电话都是上年纪的父母,年轻人不是不接就是转给父母,加上台湾传统选举文化植根深厚,各种扫街拜票、造势会等活动层出不穷,这不但需要有人际关系的桩脚,更非无财力年轻人可参与。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透过互联网了解家乡选情,热血澎湃的甚至叫父母一定要投给中意的候选人。网路普及性与速度造就反应快慢决定了胜负,年轻人没包袱说动就动,上街示威、集会,任劳任怨,活动力更有效,比中老年有理想而容易整合。选举不再只是砸大钱在表层的包装而已,今后互联网提供廉价的选战条件,参政者可藉社交媒体,接触到传统媒体接触不到的人,再利用大数据分析,透过演算法,知道下一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什么资讯可以比较得到赞同甚至转发,技术监控传媒网页、讨论区、社交网站,不同社群的意见领袖的粉丝页面,各种在网上被支持或是反对的新闻,都会有质优量大的可参考数据。

▼Google也是创新思考的代表例子。(图/翻摄自Google)

去年11月有近10位年轻人加入台湾的地方选举, 25岁的薛呈懿还当选宜兰县议员,她是在大学三年级时,为了做功课去关注社运的抗议集会,去了之后人生就不一样了,她更确信需要有体制内的声音而参选了。另有26岁的王浩宇当选桃园市议员,开始只是为他的大学功课作品,在Facebook设专页「我是中坜人」,专页开启时有26.8万个「赞」,成为他和家郷人互动的开始,参选后更成为与选民实用有效的沟通平台。新一代年青人善于利用网际网路,串连志同道合,在网上主动聚集,互相反馈。几年前在德国的海盗党亦是在主流政党忽视下异军突起。这次选战无论在线上捐款、理念传播、活动通知,整个选战都是一场网路主导的。大量年青人加入「网络义勇军」,就远胜过收钱发贴的「网军」或「五毛党」。艰苦的新世代

在家同孩子关系闹僵,不管谁对谁错,做父母注定输了;在国家的发展中,少了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就有断层的危机。常喜欢问孩子们与认识的年轻学子,同样是上课,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有何差别?这是有趣而重要的议题,东方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不关心此差别,只关心学子的成绩如何,或是念书有用功否?中学的学习仅是学习如何消化吸收知识,而大学的学习应是学习如何独立学习。

学习过程或许是学习模仿,而入社会前应学会如何创新。有的人读完大学,甚至拿到博士学位,若没有学习好如何独立学习,到现实的社会中,难有对等表现。有的人不需要读完大学,甚至没进大学,已知道如何独立学习,临事能直指问题所在,进行系统化地剥析问题,敢推理、猜测后进一步切分为几个可单独处理部分。结果有时并不重要,但永远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合逻辑理性的解决过程,能预测准确度,并有方法证明。

▲1997年苹果电脑广告《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在此介绍苹果电脑在1997年推出著名广告-Think Different,她说: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不人云亦云,他们不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称赞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像,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须要疯狂。你能盯著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吗?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吗?你能凝视行星,就想到太空巡回科学实验吗?我们为这些家伙创造工具。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这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广告,是贾伯斯刚回到苹果,赠语给凝视他如何生存的竞争者与粉丝。播出后洛杉矶时报在标题下面写着「Apple用一堆已经死了的人来做广告真是太完美了,因为Apple这个品牌同样也快要死了。」并借由批评这个广告看衰贾伯斯。明白了伟大即意味着被误解,仍坚持「不同凡想」的苹果电脑,或成功或成仁但绝不没没无闻,一再引起市场的众多注目。在此广告不到12个月后,业绩与蓄势待发的气势,将苹果股价升高到原来的三倍,当时大家还不知这还属苹果股价的起跑点而已。再看Google,是一家依靠创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公司,专注发明之前没有的东西。曾经在Google面试中一再被提及的问题:帝国大厦有多重?在任何一个实际的场景下,这个问题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为没人知道答案。Google对答案也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应试者思考的过程。Google 希望看到一个合逻辑且理性的解决路径,这样就能了解应征者是如何思考的,是否是一个缜密的思考者,最重要的有无能力面对未知、无前例的挑战。传统的喂食教育是培育螺丝钉型的干才,在全球化竞争下,在众家争食之下,必是利润尽分,勉为生存可,非常辛苦。大学不该仅学具体的技能,更要发展自己解决问题导向的思考方式。现今之生存之道,不一定要做到最好,更须量力而为做出最特别的,有了辨识度、差异化后,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稳定市场。懂此之道,商机就无限,每一不合理之处、每一困难之市场,商机都隠藏在那里。在网路世代的今日,最不需要的是止于学习,想成功就需懂得如何颠覆。●作者郭琛,居住在德国,前德国台湾商会联合会总会长,目前为旅德台商。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