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贤》疫苗玻璃心碎满地

接种疫苗意图/Shutterstock)

新冠疫苗是由新科技做成的疫苗,意谓着没有鸡胚胎病毒等其他蛋白污染。由于免除了这些非疫苗蛋白的过敏反应安全性远高于传统疫苗。但为什么我们见到的新冠疫苗仍有高出流感疫苗许多的不良反应,造成疫苗接种上的障碍呢?

如果细看这些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疼痛占了绝大多数,其次则为全身性症状,例如倦怠、肌肉疼、畏寒、及发烧。接种部位疼痛代表疫苗浓度偏高,是为增强免疫反应所必须。全身性反应代表及时出现的强烈免疫反应,二者都代表这类疫苗的优越性。接种者都要以良药苦口心态去面对,不能简单的解读为安全性疑虑。

真正能代表安全性的指标为接种疫苗后的免疫疾病,例如皮疹关节炎吉林巴利综合症。疫苗的功能在于产生规画的免疫反应,在规画之外的免疫反应且造成疾病当然就是安全顾虑。由于免疫疾病可以在多脏器表现,必须由专家委员会鉴定才能成案,需要较长时间认定。

在疫苗上市前后的临床使用均会执行密切监测,以决定疫苗是否可以上市,或必需下市。简而言之,能上市的疫苗就是安全保证。目前国际核准上市的几支新冠疫苗,都经过上市前临床试验严格考核,上市后已无安全顾虑,接种者不该再叨叨絮絮碎念着临床试验中发生的种种。

但这谈何容易,接种疫苗都是无病的人,也都带有一颗玻璃心。任何不良反应的风吹草动都会让玻璃心碎满地,造成拒打或缓打。如果再碰上别有政治意图的防疫官员或伪专家,刻意操弄,就会出现缓打潮。2009年新型流感大流行,由于某些官员不喜欢本土疫苗,刻意拖延本土疫苗接种死亡病例的鉴定时间,民间疑虑沸腾,出现缓打潮。那年死了41人,多是该打而没打疫苗的人。

在疫苗的不良事件中,死亡只会出现在刚接种疫苗30分钟内的过敏性休克,过了30分钟后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说什么都不会再有立即死亡的风险。但操弄疫苗致死案例非常廉价,可以让心中讨厌的疫苗永不翻身。防疫官员有责任对发现的不良反应做立即鉴定,尤其是死亡案例,以防止2009年的事件重演

去年的新冠疫苗接种前作业指挥中心对疫苗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死亡事件均有特别关注,做出立即的反应与正确的解读。可以一扫2009年政府官员竟然带头诱导缓打潮的阴霾

但由于仇中观念作祟,指挥中心关注的疫苗资料独缺大陆疫苗。所有厂牌的疫苗资料都可由网上搜得,但疫情指挥官却说,大陆疫苗缺乏技术性的资料,专家也没有提出建议。大陆疫苗已上市这么久,且接种了很多国家领导人,为何我们还是没有安全性资料呢?因为还没有人提供给指挥官。

这样掩耳盗铃只是为了丑化大陆疫苗,但老百姓整体疫苗的玻璃心依旧是碎满地。对疫苗临床试验及使用经验信任,在医护接种第一批AZ疫苗造册时就出现阻碍,这还只是开始,再不依循证据说话,只要一个点被揭穿,可能会全盘否定官方的说法,要想全民接种就有难度。这已经不是买不买得到疫苗这么单纯的事了。

作者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