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遇亲人、妈祖托梦?精神科医师剖析「隐藏欲望」

▲遇到亲人神明托梦代表什么意思?(图/免费图库pxhere)

记者谢承恩综合报导

随着总统初选话题延烧,「托梦」也成为全国性热门议题。根据专家指出,门诊中偶尔也会有患者询问「为何会发生托梦?」、「是不是真的要告诉我什么?」,但更多的是患者对「托梦」感到欣慰,或者将潜意识的愿望反映在梦中。

高雄市凯旋医院成人精神科医师徐玮泽指出,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医师常遇民众询问「为何会发生托梦?」,除了感到欣慰外,「没有受到托梦」的人也会有所抱怨。其中,常见的托梦是来自已逝去的亲人或生命中重要的人,做梦者会非常在意梦境中带来的讯息,包含亲人对自己的嘱托、对生前关系的诠释、或是在另一个世界缺少什么。

徐玮泽解释,这是因为在心理机制上,人们需要对一个事件有着发生、发展、结局过程,如果现实中此事件并未走完过程,此事件在心理作用中并不会消失,继续存在于潜意识中。当亲人过世后,悲伤虽会随着时间减轻,但哀悼过程往往并未完成,而是进入潜意识中。

当现实上仍有对亲人的思念、生前没能表达的情感、或是某些遗憾甚至愧疚的事件时,就有可能用梦境来进行反应。例如,梦到过世的亲人告诉自己,已经原谅过去某事,因而大哭一场。或是梦到逝去亲人缺少衣物金钱,因此去烧纸钱或查看亲人的墓地,这些就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过程,也减少自己潜意识的焦虑,这种心理机制不宜以迷信看待,亦并非异常,不必过于担心。

▲思念、生前遗憾,有可能透过梦境来进行反应。(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徐玮泽进一步补充,「还有另一类型的托梦,可能涉及潜意识的愿望。」例如,一直很想去做某件事但犹疑不定,在梦中就接受到神灵或更高权威力量的指示,因此就下定决心去做或不做了。

这类的情形,其实西方文献中也曾出现过,例如古罗马时代传说君士坦丁一世在西元312年的米尔芬桥战役前一晚,基督在他的梦境显现,因此他信心大增,把基督的标示加到士卒盾牌上,表示可因此得胜,最后真的打了胜仗。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极少有人会公开透过自己的梦境来发表决策预测未来。但古今东西相同的是,对个人来说,梦仍反映了潜意识的需求。

一般来说,如果「托梦」并不影响日常生活社交工作功能,也没有主观的睡眠品质困扰,则并非临床上需处理的问题。但建议还是可注意近期生活中是否有压力事件,或出现情绪异常变化,如经常处于心情忧郁、容易哭泣、紧张等状况,仍须寻求专业协助。

医师也提醒,若频繁的梦境伴随睡眠中断、早醒、甚至频繁出现异常鲜明、令人不适的恶梦,造成生活上的困扰,影响学业、工作等活动,还是可尽早就医咨询,并针对睡眠与情绪障碍相关疾患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