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怕被笑 清大解开大脑之谜
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詹雨臻深入研究大脑,发现「怕被笑」的人,其大脑掌管「情绪」的腹侧脑区则较不活化,因此阅读笑话时,大脑倾向认知控制、压抑情绪,无法产生愉悦的感受。(清大提供)中央社记者鲁钢骏传真 105年10月21日
你是被朋友公认的「句点王」、而且还担心被别人笑?国立清华大学深入研究大脑发现,这样的人较无法产生愉悦感受,也就是俗称「想太多」或「解嗨(high)」。
清大学习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詹雨臻深入研究大脑,发现「怕被笑」的人,其大脑掌管与「认知控制」有关的背侧脑区比一般人活化,掌管「情绪」的腹侧脑区则较不活化,因此他们阅读笑话时,大脑倾向认知控制、压抑情绪,无法产生愉悦的感受。
詹雨臻坦言,她自己从小也是缺乏幽默感、听不懂笑话、很严肃的人,5年前开始投入此一领域研究,想了解「笑点」在大脑内到底如何运作,也进一步了解自己。
詹雨臻表示,正常人听到笑话会有开心的情绪反应,但怕被笑者无法融入情绪,他们无法欣赏幽默,在大家都很「嗨」的时候,却容易自己泼自己冷水,瞬间瓦解欢乐气氛。
詹雨臻说,实验结果显示,当他们阅读嘲讽性质的笑话时,大脑的背侧皮质纹状体系统比一般人更活化,代表大脑进行较多的认知控制,忙着分析别人是否在嘲笑自己;另外,他们的腹侧中脑皮质边缘系统较一般人不活化,表示他们较无法透过阅读笑话引发愉悦好笑的情绪反应。
詹雨臻说,所幸大部分这类被认为缺乏幽默的人,都有机会透过后天的训练来补救,把笑话从「认知」到产生愉悦「情绪」的这段连结补起来,重拾欢笑。
她说,若学校教育能针对「怕被笑」特质的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习用比较弹性、正面的方式解读及感受幽默,并鼓励多数人都学习不带嘲讽的幽默,就有机会让他们重新拥抱讲笑话的快乐。
清大表示,这项研究是全球首篇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术来分析「怕被笑者」的大脑机制,以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研究其心智与大脑历程,研究成果10月初登上国际科学周刊「Nature」(自然)的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中。10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