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动员也躲不过酒桌文化?
北京时间4月29日晚,中国足球名宿张恩华去世的消息刷遍了中文社交媒体,这位年仅48岁的中年人刚在前一天过完生日便撒手人寰,令外界相当震惊。据相关人士透露,张恩华在生日宴会上喝了不少酒,回家后出现休克情况,尽管家人第一时间叫来了救护车,可仍然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中国足球2国脚喝上天堂:为什么运动员也躲不过酒桌文化?(来源:本站体育)
由于事发突然,且张恩华平时很少喝酒,因此不少人猜测,他的意外离世或许跟喝酒有着密切联系。事实上,“酒桌文化”在中国体育界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它并不怎么光彩,但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他。
就在张恩华去世前两天,中国篮球名宿、山东队主教练巩晓彬醉驾的新闻冲上热搜,而他早些年还拍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巩晓彬绝不是体育界醉驾第一人。
2017年8月,时为天津权健当家球星的张维修被曝醉驾,最终他被刑拘3个月。
2019年9月,天津天海俱乐部的张鹭涉嫌酒驾,他体内每百毫升酒精含量是恐怖的253.3毫克,醉驾的标准是80毫克。
2019年,前国脚南方酒驾被判拘役三个月 ……
更不用说前几天,醉驾没跑过交警的篮球一级运动员XX了……
中国运动员因喝酒曝出的丑闻数不胜数,当中国男足在2013年耻辱性的以1-5败给国足后,中国男篮专门制定了队规,其中一条明确写道:在国家队备战大赛期间,禁止任何球员在外抽烟、喝酒和泡吧。
即便如此,喝酒这件事在国内体育界依然是一件普遍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毫无疑问,喝酒绝对不是一个有利身体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此,对于那些对身体素质有更高要求的职业运动员来说,喝酒对他们的身体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更不用说酗酒后酒驾,还会伤害运动员和整个中国体育的整体形象。
但体育界之所以沉迷喝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尽管中国并未入选全球十大酗酒国家,但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从2005年的4.1升,增长到2016年的7.2升,近乎翻了一倍。
中国男性饮酒率达48%,其中,45~59岁年龄段是饮酒重灾区,饮酒率达到62%。
饮酒死亡数量全球第一,也许有人要说,我们总人口多啊,所以死得就多了嘛。那倒也未必,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已经很接近了,但是2016年中国有65万男性死于饮酒。但印度的这一数字是29万。
所以,在男性聚集的体育圈,尤其是足球、篮球等最主流的男性团队里,爱喝酒……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其次,是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影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参与,但关于中国的酒桌文化,大加多少都有了解,从“劝酒”到“敬酒”,不同的圈子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不过这些规则归根结底,是一种服从性测试,还有一丝“投名状”的色彩。
在酒精的催化下,人们都会暴露出自己的丑态,领导(甲方)逼下属(乙方)喝酒,就是要看后者出洋相,同时测试自己的权力是否管用。因此在坊间会有“喝半斤喝八两,这样员工要培养”一类的顺口溜,而一旦下属(乙方)拒绝,则会用“你这是不给我面子”来施压,后续的升职加薪或者项目合作便失去了空间。
客观来说,竞技体育相比其他行业,还是一个“用实力说话”的领域,但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权力的压制,在整个大环境的催促下,个人也很难独善其身。尤其是团队运动,“不喝酒”会给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喝酒则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渠道,能在最快时间融入团队。
如果说“酒桌文化”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那么竞技体育本身的“高压性”则是运动员喝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体育仍然是过去体工队那一套,运动员们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再加上残酷的淘汰体制,能够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成长为国家队级别的运动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只是这种经历并不能完全消解这一行业的“高压”,喝酒则成了他们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8年辽宁夺冠后,主教练郭士强非常兴奋,直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自己“今夜将一醉方休”。结果他也说道做到,直接喝得精神恍惚,大半夜被送进急诊室。病历显示,郭士强在送医3天内服用过头孢,能捡回一条命已是万幸。
据相关人士透露,郭士强平时都不喜欢喝酒,甚至因为不喝酒错过了很多赞助,这次在庆功宴上开怀畅饮,完全是对之前10来年教练生涯的一种宣泄。
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适度饮酒有益”并不存在!去年厦门国际银行员工在网上揭露该公司酒桌乱象后,引起了无数人声援,而茅台董事长那句“年轻人不喝茅台是因为他们没长大,不懂事”成为在主流平台上人人喊打的言论。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运动员的社交和排解压力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向原来只有喝酒一种方式。希望张恩华的去世和巩晓彬的醉驾,能警醒更多年轻一辈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