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学生」搞学运──国民政府是怎样失掉大陆(七)
徐教授说的第二件事:「顽固而又非常自私的整编政策」是指抗日胜利之后,国民党一方面将非黄埔系统的「杂牌军」解散,另一方面遣散日本留下的「关东军」和「伪军」;于是林彪接收了「关东军」,刘伯诚接收了大部分的「伪军」,成为共军的主力部队。
在杨鹏看来,这一点是国民党整体错误政策的一个环节。当教育部宣布,汪伪学生的学历,一律不予承认。理由是:他们所受的乃「奴化教育」。这事情引起了极度的反感。汪的中央军队全部学生由校长带领,一夜之间,渡江投共。不久,汪的最精锐部队,第一方面军,由王耀武司令带领,从苏北奔向山东,投入新四军怀抱。随着第二、第三面军也奔向共党阵营,总数应为四十万人。外界宣称六十万人。在此之前,陈诚在东北解散所谓「杂牌部队」二十万人,也被中共伸出双手,迎接而去。这对国府而言,是多大的损失!对中共而言,又是多大的收获!
政府自重庆还都,政府正式宣布「伪学历」一概不予承认,理由是「奴化教育」。由政府设立「临时大学」补修一年课程,方能转入其他大学。这项措施,等于是在所有学生头上贴上「伪学校学生」的标签,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临时大学」的课程着重政治教育,要大家重读三民主义。其实在汪政府时代,三民主义及忠党爱国的课程也是必修的科目。
总理遗嘱原是汪精卫手笔。三民主义之体系一书系周佛海所写,并无人修改一个字或另有著作。「我们读的和大后方没有两样。中央学校从没有日本顾问或驻在员,也无日本教授。日语是台湾人教的。授课时数远低于英文」。其他大学,情况也差不多,只是因为处于沦陷,就变成次等国民,恶劣的错误政策,令学子气愤填膺。
国共内战开打,中共趁势煽动,燃起了反抗烈火。首先是首都大中学生集体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反对独裁专制,接着全国各大城市一呼万应,演变成震惊全球的学潮。父母兄弟亲戚邻居跟着附和,变成全民运动,一发不可收拾,注定了内战节节失败,所谓一着错误,全盘皆输。
「经济剥削」与「经济崩溃」
汪精卫政府治下沦陷区人民丰衣足食,商业繁荣,物价稳定,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经济上最好的一段时期。日本投降后的一个月,杨鹏被调到重庆受训十个月。
杨鹏看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经济情况差到极点,政府的财政也坏到极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样的对比下,国币的币值理应低于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所发行的「储备券」的币值。但是在政府「还都」的那几天,突然宣布:「国币和储备券的兑换率是一比二百」!由重庆到沦陷区的人,用一块钱可以在沦陷区买到价值两百块钱的东西。这个决定完全违背了物价指数和货币计价的正规法则,等于是在对沦陷区两亿同胞的资产作廉价的没收,引起沦陷区人民极度反感。后方来的人则是兴高采烈,大肆挥霍,任情采购。所有声色场所到处充满了半生不熟的四川话,显示他们是来自大后方的「抗战英雄」。沦陷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战利品。沦陷区的人民用二百元对他们的一元,似乎应该是没有话说的。
杨鹏到重庆受训时,曾经听到受训学员告诉他的一则故事:其实周佛海一直和戴笠有秘密联络。受训的同学,现在也住在小白宫内陪周佛海,抗战胜利后,戴先特地派专机,把周佛海从南京接到重庆。周住进小白宫后不数日,宋子文即到小白宫会晤周佛海。主要目的是研商国币和储备券的兑换率。周说明他在南京发行钞票的相对基金黄金数目和价值超过发行量。国府如有财政困难,可以考虑以一兑一。宋闻后不悦。周立刻改口说「以一兑二」也可以。宋仍不悦,旋即离去云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