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朗东/我支持的不是赖清德,是他从政的权利

赖清德登记民进党初选引发外界争议。(图/记者邓木卿摄)

温朗东时事评论家、专栏作家

我支持赖清德,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完人,而是支持每一个人按照民主机制从政权利。跟卖台和平协议的中国国民党立场摇摆不定的柯文哲相比。蔡英文跟赖清德,是99分跟100分的选择。有人觉得蔡英文是100分,有人觉得赖清德才是。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就算支持的人没出线,还是会支持心目中的99分。更改初选规则,是对党内民主机制的践踏。是因人设事。如果登记参选的,是民进党内没人认识的小人物,党内初选时程有需要变动吗?初选拉得越长,双方支持者的相互攻击、抹黑、放话,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团结吗?就是为民进党、为台湾好吗?请注意,当你把「团结、顾大局」作为一种「劝退」的话术在使用,你的思想本质上,就离专制独裁近了一步。嘲笑民主的中国人,最喜欢谈团结,谈民主乱象,谈民族大义。团结不是透过暗盘规则玩出来的,团结是透过公开公平明确的民主竞争机制,让赢的人正当,让输的人心服。有公平竞争,才有团结。按照民主规则领表参选,不是什么背刺,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别拿「牺牲」做权力喊价

有人说,蔡英文劳苦功高,在民进党垂危时不离不弃、力挽狂澜。这点,我想很少人会否认。但是,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政治人物的从政,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就是获得了「为人民服务机会」。这个机会,人民随时都可以收回。你为台湾挨了一万刀,流了一万次血,都不能理所当然的拥有「为人民服务的机会」。除非民众心甘情愿的给你,否则没人可以拿自己的牺牲,去做权力喊价。用这种说法帮蔡英文讲话的人,是把蔡英文的格局做小做低了。我不相信蔡总统会有这种心态。透过反复修正淬炼出来的民调机制,决定出适合的人选,没有谁伤害谁的问题。政治人物的主观感受,从来不是民众的情绪负担。想当总统而未当成的人何其多,他们如果自觉受伤,不是我们在政治决策上要考量的重点。有人说,赖清德行政院长做不好,凭什么出来选?首先,你觉得赖清德不够好,你可以不支持他,但你不能否定他出来参加初选的权利。再者,行政院长跟总统之间的责任关系,在现行的宪政体制下本来就暧昧不清。一项决策的作成,是总统的意思,还是行政院长的想法?去争辩这些,争得出来吗?有什么意思?

如果说,总统只管国防外交。照这个逻辑,民进党执政下,台湾股市持续破万点、外国投资创新高、整体经济稳健成长,都不是蔡英文的政绩?都是行政院长的功劳?有人说,赖清德的劳基法修不好。照这个说法,现在的总统跟行政院长还有过半的民进党立委,有没有要「修正这个错误」?有人说,全民调不够准确,可能会有敌营反串。那么,改成党员投票会比较好吗?直接征召会比较好吗?没有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但透过尊重制度,我们可以反复修正,让它变得更公平,更准确。考试制度也不是完美的,没有一项考试制度可以完全测出考生的实力,但没有制度,因人设事,是在比实力还是比权力? 民进党跟国民党最大的差别是,支持民进党的人,争取的不是民进党的胜利,而是台湾主权尊严的胜利;支持国民党的人,争取的就是国民党的胜利,台湾存不存在,会不会变中国的一省,他们往往不那么在乎。民进党只是一个工具。透过这个工具,台湾人得以实现民主精神本土价值。赖清德跟蔡英文也都只是工具人,不是一种信仰。不管是民进党还是赖蔡,都只是追求台湾人权益的过程。只有共产党的信徒,才会把党或政治人物的存续视为永恒。统独议题上,台湾人不会接受中国政府的「劝退」,不会接受亲中政客媒体的「劝退」,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劝退有心从政的本土政治人物。不顾当事人意思的「劝退」,所能塑造的团结,只能是独裁专制式的团结。 赖清德不是神,他只是一个跟你我一样,有从政权利的人。

▲赖清德日前召开记者会,表明一定会走完初选程序。(图/记者徐斌慎摄)

竞赛开始后...不该任意更改规则

有人说,民进党透过中执会的程序,将总统初选延后,没有伤害,没有程序不正义的问题。这个说法,我有几个不同意的地方。第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每一种竞赛机制,都有不够周全的地方,所有的竞赛包含民主政治,制度都会一改再改,让它更周全,更完善。但基本的精神在于:「制度的修订必须赛后进行,已经开始的竞赛不应该更改规则。」比方说考试,考法不好,事后可以改。有人报名了再改规则,是不对的。第二、并不是按照制度内的弹性(中执会权限),就是合乎民主精神。举个比较夸张的例子,习近平称帝,也是透过中国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以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修宪删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制度「容许」你这么做,不代表这么做是好的。 第三、有人说,据传赖清德先是表态不参选,在民进党预设只有蔡英文一人会登记之下,才有比较简略的初选规则。为了亡羊补牢,延后初选是比较周延的。我必须说,这个说法的提出,本身对民进党就是一种伤害--它预设了「原本的初选是玩假的、做做样子的。」「原本的初选制度有漏洞,但民进党这么多志士能人,没人有办法发现。等到赖清德登记参选,忽然就发现漏洞了。」至于赖清德有没有在初选前「假装不选,事后突袭」,我不知道。假设有,那也顶多说明「他的想法因为情势变化产生了改变。」你可以说他想法变来变去不好,但不能否定他登记参选的正当性。(采取这个观点的人,按照同样的逻辑也应该反对苏贞昌参选新北市长。)第四、竞争不会造成分裂,「硬要和谐团结」跟「恶性竞争」才会造成伤痕。民主政治必须以理服人,如果只是以势道威压,无法让人心服,隐忍造成的疙瘩,可能更大。 恶性竞争就是把对手说得一文不值,这种事我是不做的,也希望大家不要做。不管谁出线都是可以接受的总统人选。然而,初选拉得越长,恶性竞争发生的频率跟次数就越高。这跟开车上路的时间越长,发生事故的危险越高,是一样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时间越长,支持者对候选人投入的情感就越深,如果候选人落败了,这种感情要收回来,并不容易。因此,「即使程序上有小小瑕疵,初选时间更长才能更周延」的说法,考量到初选拉长所造成的恶性竞争风险,未必能成立。第五、有人说:「总统忙于国事,无暇准备初选」。这个说法,似乎觉得初选跟政务必然冲突,只能择一。我不这么认为。我承认,有些初选的环节,例如准备政见发表会、澄清各方谣言,跟政务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此同时,执政者掌握权力,施政作得好,民意就回升,这是执政者的优势。政府预算中也包括了政策宣传的预算,当然,宣传不能图利个别的政治人物,但人民还是会知道现在是谁执政,是谁把事情做好。执政有包袱,也有优势,反过来说也一样。在我看来,每一天的执政,人民都透过感受,帮政府打分数。政治人物每一天的执政,都对选举竞争有帮助。

热门文章》►除了退党,蔡总统还能放四大绝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