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黑鸟丽子》没有英雄的战争

《敦克尔克大行动海报。(华纳提供)

《敦克尔克大行动》是部没有大英雄战争片,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透过战场上急着想撤退回家小兵,成功说出了一个不成功、也不必成仁故事

敦克尔克是法国北方的海边城市,靠近比利时,隔着海洋距离英国很近。电影着墨于二次世界大战英法联军德军口袋围攻,在这里进行决死巷战,40多万名军人沙滩上等待撤离,可是运输军舰无法靠岸,英国估计只能撤出3万人,没想到最后撤离人数远超预期原本败阵瞬时扭转为有助于未来的转机

电影一开始,我们跟着一个内急小兵、在惊心动魄的子弹音爆声追咬下,终于躲进友军碉堡后的安全区域,但放眼海滩全是在等待撤退的军人,人多船少,「回家」取代「胜战」,成为他唯一目标。他跟另一个不相识的小兵互望一眼后,很有默契地抬起伤兵担架、在时间滴答倒数下奋力一搏想混上医护舰撤退,他们混上船、又被赶下船,找到机会又混上船,才刚为了获得生存机会安心喝个下午茶,德军鱼雷又来袭,能落海已是幸运,更多士兵困在下层船舱断气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登船、落海,他俩居然又回到起点的海滩上,却没怨叹徒劳无功,因为两人始终未曾交谈。另一方面,英国征召民间小船接送军人撤退,没机会上战场的男孩在最后一刻跳上船,想为国家做点事情。他们一路在海上救人,却因此载着在海上载浮载沉、罹患创伤症候群的士兵们重返令他们一心想逃离的敦克尔克战场。

这部片其实不是战争片,而是以战场为背景的电影。片中物资缺乏到连对白都极少,角色的塑造也没有,一切都是发生在眼前、当下。观众即使不知道小兵、老人与少年的过去,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中对他们产生了认同,不是英雄主义的崇拜,而是设身处地同理。而这同理在极少的台词当中逐渐加厚、加深,好比等待涨潮时,「你怎么知道涨潮了?」「因为尸体漂回来了…」这就是战争里的残酷本质

拿掉了英雄指标人物之后,小人物眼中的每场战争应都是如此惊心动魄、焦虑压迫,就像片中一句对白,「做得好!」「但我们只是活了下来…」「那就够了!」看着海上密密麻麻的小船,想像着距离这场战事若干年后,200万名外省人搭船搭飞机来到台湾,谁能上船、谁又不能?上了船的就是胜利者吗?也有如太平轮沉入海底悲剧

其实不光是战争,日常生活也有类似的福祸相倚,有时以为得到了好处、转眼却成伤害,有时以为没机会了,可是「没机会」反而是最好的机会。救人的、被救的,得到的、失去的,哪个是成功?哪个是失败?其实,谁又不是那个小兵呢?

作者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