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成垃圾站 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贵州省凯里市龙场老山村山沟里发现一所废弃希望小学,现在变成了一个垃圾回收站。据悉,这所学校名叫香港灵泉老山希望小学。学校由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捐款20万元、凯里市政府匹配15万元援建,于2008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据村民介绍,2008年,学校刚使用不久就突然关门,变成养鸡场,后来又变成了垃圾回收站。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生源减少,撤点并校出的结果

撤点并校的初衷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而开展的,而究其最终原因是拜计划生育政策所“赐”。当然我并不是说计划生育政策不好,正因为有了计划生育,我国的人口过快增长才得以控制,为我国的迅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当随着年月的推进,事态有了较大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引发了不少问题出生率逐年下降,农村适龄上学儿童人数锐减,某些学校因人数不足而不得不撤掉,由此一些学生要“背井离乡”到镇上或城区去求学。贵州省凯里市的老山希望小学或许就是因为生源减少,不得不撤校并入其他大的学校。只是笔者不明白,既然生源不多,为什么当初建校的时候就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呢?

其实,撤点并校已经成为计划生育体制下的一个现状,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农村地区。目前,我过城镇化建设速度较快,相当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集镇县城大中城市。再者,偏远农村的教师大部分是临时代课人员师资力量薄弱,又无法大学毕业生引进山区教学,所以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为了节约成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学质量,撤点并校成为无法逃避的现状,矗立在山沟里的希望小学就显得有点多余。久而久之没了生源变成垃圾场也就在所难免的。况且,撤点并校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弊端

撤点并校后孩子们上学的路途由此变得漫长而遥远,孩子们只能徒步上学,起早贪黑成了每天除过上课之外的必须课。条件好的地方,或许会有零星校车接送,但是由于资源缺乏,校车数量较少,超载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也给校车事故埋下隐患。如果给学生提供住宿,学生吃饭又成了问题,学生食堂吃饭肯定要花钱,这无形当中有加大了家长经济负担,即便有些补助,也是问题重重,“营养午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所以,撤点并校应该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有序的进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对每一名适龄儿童都应是公平的,而不应该是农村的生源减少,就去撤点并校,这不该成为教育现状,更何况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该有学校,而不是哪里有学校,再把学生“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