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诈骗的天堂在宝岛

警方破获假检警诈骗集团攻坚还听到成员在骂被害人。(图/记者柳名耕翻摄)

文/叶家

我的一个MBA学生是韩国华侨第三代,最近被诈骗集团骗走新台币1,800万元。原来,公司在德国总部的德籍财务主管,接到流利的德语电话以及文辞优美的德语电邮,竟不疑有他,未经查证确认,便将巨款汇到台湾某家银行宜兰分行。等到公司发觉受骗,追踪这笔款项,钱已经转汇到香港,再转汇到福建,然后化整为零进入众多不同的帐号

这位学生受命从香港辗转到台北、宜兰等地报案追钱,才发现该银行分行早有类似前科,但台湾警方只能摇头叹息,法律罚则过轻,抓了又放,抓不胜抓。大家只好明哲保身,自求多福。

2016年初《时代》杂志报导,台湾已成国际诈骗集团的天堂。而在12月中西班牙警方也曾宣布,破获在马德里、巴塞隆纳等地高级住宅区的13座电话机组,逮捕了240名大陆及台湾嫌犯,集团不法获利约新台币5.4亿元。西班牙国家通讯社爱斐社(EFE)在报导中甚至强调,这类犯罪行为起源于台湾。

大陆警方2016年在全球各地就已进行了47次的缉捕行动,多国司法单位忙得人仰马翻。当中逮捕4,500台湾嫌犯,部分从欧亚非等地引渡至大陆,至于遣送回台湾的其余嫌犯,则多数在桃园机场各自解散。

台湾人对诈骗猖狂一度不胜其扰,最近几年国人对电信诈骗提高警觉后,诈骗集团便将技术「输出」,让整套的诈骗Know-How在国外发扬光大,结合各国的「车手」,继续大赚特赚。

诈骗集团在台湾成长茁壮,令人想起1982年美国杂志《The Atlantic》的「破窗理论文章。政治学者James Wilson和犯罪学者George Kelling于文中指出,当一栋建筑物出现几个破窗而没有及时修缮,罪犯便会以为打破其他窗户也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结果是整栋建筑物最终会遭受更大的破坏。两位学者因此提议:要打击严重罪行,警方对任何轻微的罪行都要持「零容忍」态度。于是纽约市警方在1994年开始付诸实行,之后的罪案率果然不断下降。

▲从肯亚被羁押送往大陆的嫌犯,左右各有一名警员「护送」。(图/翻摄自新华社,资料照)

破窗理论也可以从罪与罚的「理性」计算来理解。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Gary Becker)及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李维特(Steven Levitt)认为,违法和犯罪行为并非全是不理性的,相反,许多违法犯罪行为背后,可能恰是理性算计的结果。

追求金钱报酬极大化的违法者,会评估犯罪的成本与效益,其中成本包含每宗犯罪的实际成本,与刑责的预期成本(被捕的机率、定罪的机率及刑责的轻重)。从这角度来看,电信诈骗吸引众多徒子徒孙加入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科技发达以前,传统的抢、偷、骗等不同犯罪,大致都是高风险与高报酬的挂钩。愈高报酬的犯罪行为,有愈高程度的刑罚。抢大钱的后果严重,骗小钱罪刑轻微。

型态的诈骗与偷、抢一样,每宗犯罪需要独立的具体成本,且只要亲自近距离接触被害者,被识破、逮捕的机率就是个不可忽略的风险。然而,电信诈骗颠覆了传统罪与罚之间的对价。组织化的诈骗集团可以藏身法律缺位国度,对台湾法律管辖权以外的人士进行「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诈骗。打一通电话的额外成本很低,就算被识破也不会成为现行犯被逮到。重要的是,利用银行转帐瞬间之间得手的巨款,岂是传统骗一条金项链金手镯的那种小钱可以比拟?

一旦投入通信设备的固定成本、取得潜在受害名单之后,犯罪「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潜在犯罪收益的巨款又高到不可限度。此外更爽的是,台湾司法对诈骗的处罚,还停留在传统「骗小钱」的理解,对组织化的科技诈骗欠缺相应深度的惩罚在犯罪。因此,对犯罪集团而言,用抢、用偷,当然不如用骗。旧型态的黑帮转型,小弟们都进入吹冷气打电话的「创新」诈骗集团了。

只要法律对组织化科技诈骗没有与时俱进的认识,以及符合比例原则的吓阻,可以想见的是,前仆后继的年轻新血轮番加入,让国外驱逐出境、国内登记释放的画面不断在台湾上演。

诈骗集团骗完台湾骗大陆沿海,骗完沿海骗内地,骗完中国全境还转换语言骗更有钱的欧美人士。反正核心技术掌握住,边际犯罪成本为零,预期惩罚成本小到可忽略,潜在获利如豪宅跑车却又如此吸引,年轻人涉险投入也就不足为奇。若不幸在国外被捕,还可以高举主权作为最后避难所,遣送回台之后的轻处理,更让许多曾被诈骗电话或简讯骚扰,甚至破财的受害者傻眼:我们的刑罚体系是否跟不上科技进步

台湾因此与诈骗天堂的恶名连上等号,就像义大利摆脱不了黑手党的恶名一样,我们希望国际上对台湾的认知就是骗子王国吗?

叶家兴/魔镜魔镜,世界各国谁最自由?

叶家兴/「川普教养学」给宝爸宝妈的启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叶家兴,在香港吐露港湾生活与任教的台湾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电影里的小镇苗栗铜锣,台大电机系学士、经济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士。1996年离台前在金门太武山麓服役两年。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助人为获利之本》、《当经济指标统治我们》等。着有《理财与保险--迷思与反思》、《陆生元年》、《未来事件交易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