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智库论坛》回应陈骏季的农业三问(李武忠)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批农保大撒币,更痛批民进党政府许多政策就像在吃「类固醇」,只会一味补贴,结果引来农业部代理部长陈骏季反驳。(本报资料照片)

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日前批评农业部的农业保障加码政策是大撒币,更痛批民进党政府许多政策就像在吃「类固醇」,只会一味补贴,只求过了眼前的难关,完全没有长远规划。结果农业部代理部长陈骏季在接受媒体以此提问时,质疑柯文哲是否有真正深入农村与农民座谈,了解农民困难?有无想到当柯坐在办公室吹冷气时,农民在田里辛勤耕作就是在维持消费者的粮食供应?以及有没有在天灾过后到灾区看一看农民面对天灾时的无力与无助感?

对于一个连鸡蛋问题都搞不定的部会,面对外界批评,不仅未能虚心检讨反省,反而提出这样的质疑,令人摇头,毕竟农业问题一大堆,农民对未来更加忧心都是事实,在资讯发达的今日,想了解农民疾苦的方式和来源很多元,何况与农民座谈关键在倾听和双向沟通,而不是沦为政令宣导。

笔者多年关心国内农渔业发展,在此谨就个人专业立场,对于陈骏季「正气凛然」的农业三问提供一些答案:

第一,一直以来坐在冷气房做决策是外界对农业部施政的普遍评价。柯文哲认为关心照顾农民方式很多,不只要让农民有钱花,更要让农民有钱赚,还要让老农能安享天伦,而农业部诸多大撒币的做法,就像吃止痛药一般,虽可暂时止痛,但是这种行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反而会让病情恶化,届时更加难以处理,也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对农民及农业永续发展不利。

更何况国家预算来自多数民众辛苦的纳税钱,政府花的每一分钱必须慎重,必须要有「乘数效果」(multiplier effect),让更多人受惠,但是目前政府许多的补贴并不能发挥这样的效果。柯文哲认为透过新科技研发创新,来积极建构抵御气候变迁的农业生产模式,才是让农民摆脱悲情弱势的正确解方。

第二,近年来农业福利预算不断提高,依据2024年政府农业预算农民福利+社会保险业务共新台币772.09亿元(占总预算的47.58%),较2023年的681.00亿增加91.09亿元,农业问题依旧一箩筐,农民年平均农业所得持续偏低,例如近十年农家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仅约非农家的87.2%,若以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比较,农家更仅有非农家之79.65%,且每户所得总额中来自农业所得占比仅22.82%,其余大多需仰赖政府提供的各种补贴。反观,能让产业升级,能增加农民经营效益的科研预算,2024年仅55.74亿元(占总预算3.48%),较2023年的61.85亿减少6.11亿元,根本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以及国际农业的激烈竞争。

第三,政府总是将农业视为弱势产业,故以照顾农民为理由大量给予补贴,讨农民一时欢喜,尤其每到选举就主张调高农业福利(如加码老农津贴等),给予外界相当不好的观感,让人讥讽农业部如同农业福利部,也让务农者没有尊严,让年轻人更不愿意选择农业相关科系,遑论投入务农行列,势必造成高端人才断层。

第四,近年来极端气候影响对农业影响显著,国内农业天然灾害救助预算约10.86亿元至18.05亿元间,未来随着极端气候加剧,农作物造成的损害可能更大。面对极端气候的冲击,柯文哲并不反对给予救助,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落实农业灾害保险,及积极透过新科技来建构抵御气候变迁的农业生产模式。

柯文哲关心农业,对于农业政策不仅主张要给鱼吃(适度补贴),还要给钓竿(传授新技术),更要帮忙卖鱼(以高价市场为目标),并承诺当选后将积极推动AI农业,改善农业体质,提高农民经营效能,不让意识形态影响农产品外销,让农民能凭自己的能力赚到更多的钱,而不需要老是将手心向上,仰人鼻息,会让农业从「弱势、夕阳产业」转为「热门、朝阳产业」,让台湾农民既有钱又有尊严。

(作者为陈李农改团队执行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