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细腻周到却摸不到心

台湾我已经去过很多回了,但这次是到达了台湾农村。比如,我们来到台东池上乡,这里与大陆凋敝的农村不同,近处的田,远处的云,让人感觉台湾的农民陶渊明。事实上,他们也很难说是农民,也许只是住到乡间的电脑工程师,自愿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选择生态农业作为自己的职业。

融合了中日文化

我们遇到一位当地农民说,台湾农村早期也有过乱开发的时期,农产品卖不出价格,后来他就开始种果树,逐渐恢复田园风光后,进行「在地」的生产。在台湾农村你总是能听到「在地」这个词,就是本乡本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风情。因为生态农业发展得比较早,现在有马来西亚、温州的农民找台湾农民去辅导

台湾农民没有自卑感,淳朴、好客、热情,对自己的风光特别珍惜,有一套自己的发展观念,他们会反对在海边兴建五星级酒店,因为施工会破坏海边的环境。我们在台东就看到有一家在建的五星级酒店,因为当地居民的反对就一直不能施工。

身边去过台湾的朋友没有一个不说台湾好的。他们在台湾仿佛见到了老派中国人,以为过去的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温良恭俭让的。但是旅途中,我有一个悟处:不能忽视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在台湾这个小岛,除了有中国传统的影响,还有陆续登陆到这个岛上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台湾你能感受到强烈的服务精神,坐上的士,司机首先会跟你说:「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这种谦卑有礼与香港就很不同,香港人的服务行业没有废话,专业、高效,不属于他的事情与他无关。台湾的服务业是有东方人的「礼」的成分。日据50年是占领、侵略,但留下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我问过一些台湾朋友,他们也认为这是有一定关系的。外来的、在地的、传统的,多样文化就这样在这个小小的岛屿上相互融合。

我们认为台湾人亲切,但是台北自己已经在抱怨大城市人情疏离。我们看台湾就像个温柔乡,因为这几十年来,大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亲身经历人际关系的恶化,在台湾受到一些善意对待时,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听到邓丽君的歌一样如沐春风。我们看到的都是愿意看到的,自己所缺乏并急需的。

讲究生活品质

台湾人跟我讲,当年四小龙腾飞时,台湾也跟大陆一样爱斗富,XO就是台湾人喝出来的。现在经济走下坡,倒是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台湾人开始变得比较质朴,回归到平淡的生活,更加讲究个人的生活品质。

台湾知识分子阶层的生活别像晚明,因为政治上的作为已经有限了,文人开始在一些没用的事情上花时间,比如笔、墨、砚台的讲究,喜欢香、茶、书画,让自己生活变得像神仙一样。农家也开始讲究舒适的生活,比如,阿美族人会花很多心思改善本族菜肴,台湾人不断琢磨吃,所以,台湾餐厅没有不好吃的。令台湾人敏感的不是什么政治议题,而是美牛塑化剂,或者某地要建一个化工厂。他们更注重吃的、喝的环境,这些都是生活品质最本质的体现。

当年因为怕大陆打飞弹过来,台北市内没有建很多高楼,现在也不可能像大陆一样大拆大建,可以说台北很低矮、陈旧,但是不脏,这个城市特别懂得对旧的、暗淡的色调审美。连院墙、台阶上的青苔都从来不被铲掉,我常常觉得台北就像一个穿着陈旧、洗得发白衣服的人。

怀旧会产生淡淡的忧伤,是一种很美的瘾,曾经听一个周游了全世界的朋友说,如果有选择,他最想去的两个城市是巴黎和台北。而台北是首选的养老之地。因为这里的医疗条件不错,台北人也懂得照顾、体贴人。

礼让总比野蛮好

与台湾朋友相处,我的感觉是至少台北人都挺敏感的,曾经约台北朋友吃饭,他听说有另外一个人要来,就说不去了。因为前面一次饭局,与此人碰面,对方好像话比较少,就猜测此人会不会对自己有看法,所以,还是不碰面为好,以免扫大家兴。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细腻,坏处是容易摸不到他们的心。

他们体贴周到、待客无微不至,我都觉得有些朋友是陪着小心在与你相处,客套很多,可能引起人不满的信息都被小心地规避着,他们含蓄内察、不露,包袱皮特别厚,常常得认真听才能明白他们实际想说什么。这似乎也像日本,但是其实也很中国,比如过去老北京说话,就是骂人也是拐着弯,不像今天这么粗鄙。温情容易滥情,礼让或许显得有些繁琐,但是总比野蛮好。

电视上出现的台湾政治生态与民间的一团和气十分不同。所以,作为游客,我们得明白自己不过是管窥蠡测,看到的是台湾社会的局部。我们很难想像,像在这样一个友善的社会,怎么还会有饿死人的事情,或者因为生活不下去而全家自杀。或者作为游客,我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会觉得台湾没有前途。(「想像的彼岸与真实的对岸」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