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蒙尘需大清扫

李武忠

国内学者论文造假案引发舆论哗然,在教育部长请辞获准后可能画下休止符,但是台湾学术界所存在诸多陋习若不能借此机会做一次大扫除,那么类似事件还是会层出不穷,一旦丧失基本的学术道德伦理,让抄袭造假成风,就不可能孕育出一流的学术和领先的科技

台湾学术暨科研界除了挂名、造假、抄袭歪风外,更严重的是学霸派阀掌握所有经费人事升迁等资源,若不愿同流合污将很难获得研究经费,没有研究经费就很难有好的研究成果可以登上国际期刊,取得教授升迁资格,许多学者迫于现实只能妥协成为共犯结构的一员,不愿屈服的学者很可能就此落寞一生。面对这股歪风,学者多次为文指出在国家「计划性知识」规画下,台湾学术界已进入全面「集体管控」阶段,甚至沦为学门派阀垄断和排除异己工具的不合理现象,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却无动于衷,任令问题恶化下去啃蚀过去台湾前辈辛苦扎下的根基。遗憾的是享有台湾最高学术荣誉的中研院院士们对此现况知之甚详,却没有揭发的道德勇气,这次造假事件若不是闹上国际媒体,恐怕很快被淡化摆平不会引起媒体关注。

此次学者涉及论文造假只是冰山一角,透露出学校、教育部、科技部在教师升等评比、研究计划与经费审核以及监控机制早已严重失灵,再不痛下决心做彻底改善,继续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将导致台湾科研基盘全面崩解。不仅学术界如此,试验研究机构亦然。科技是台湾农业面对贸易自由化竞争利器,其中农业试验研究机构是农渔业科技研发的主力。这些年在以技转专利数量为考核重点的迷失下,研究人员迫于绩效压力也改选择较易突破的项目作为研究重点,争相投入保养、化妆保健食品等产品的研发,不再以农渔民需求为主要考量,与农渔民需求出现严重落差。为求速效,更是以「模仿」取代「原创」,对于基础性与必需扎根的研究工作较乏人问津,已影响到台湾农渔业科技原先在国际所享有的声誉。许多研究成果被过度夸大,真正能商品化,能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案例相当有限。这股夸大不实,急功近利的作风,已经严重影响到台湾农业科技的整体研究水准,却刻意被忽略。难怪农民在面对贸易自由化冲击会惶惶不可终日。

一向重视学术伦理传统的日本科研界,在发生新型万能细胞「STA P细胞」论文造假案后不仅立即组成调查小组不护短并做出撤回论文与收回补助经费等处分并针对该事件所凸显出当前日本年轻科研人员存在的研究伦理体系不完备、研究机构过度的成果至上主义、研究经费竞争激烈等问题做出深刻检讨,提出亡羊补牢的作法,台湾不能视为各案淡化处理。鉴于问题磐根错结,加以媒体报导常只有五分钟热度,最终可能只是采象征性惩罚措施,并不会启动后续深入调查与全面改革的行动。

反省是成长的启动子,在发生重大学术造假事件后,台湾政府与学术界应痛定思痛,打破学阀派系的垄断并重建学术伦理,还给学术界一个干净不受钳制的研究空间,而身为科研人在追求自我理想实现的同时,也别忘记科学的第一守则-「诚信」。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