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好发「肢端黑色素癌」苦无标靶药 国卫院找到关键分子
国卫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员沈哲宏(右)团队和高雄医学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合作进行肢端黑色素癌研究,成功解开TRPM1调控癌细胞恶化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提出可能的治疗策略。(王家瑜摄)
黑色素皮肤癌好发于白人,大约5成患者带有BRAF基因突变,目前已有标靶药物可治疗,但亚洲人致病原因和白人不同,常见的是手掌、脚底部位的「肢端黑色素癌」,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标靶,治疗恐面临困境。国家卫生研究院团队进行台日跨国研究,找出可调控癌细胞恶化的关键分子机制,并建立台湾本土细胞株,可望为肢端黑色素癌治疗带来新契机。
国卫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员沈哲宏指出,由于欧美等白人族裔的身体防护力不如有色人种,当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可能造成DNA损伤,长期可能产生基因突变,导致癌症发生。目前已知近5成黑色素皮肤癌患者带有BRAF基因突变,已有标靶药物针对该基因突变做治疗。
然而,在亚洲人身上较常发生肢端黑色素癌,主要发生在手指、脚掌、指甲等部位,由于不易发现,许多病患就诊时已经是三、四期,病灶转移而无法切除,且亚洲患者不常见BRAF基因突变,代表目前没有适合的标靶药物,中晚期患者仅适用化疗或放疗,治疗面临困难。
沈哲宏团队和高雄医学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合作进行肢端黑色素癌研究,成功解开TRPM1调控癌细胞恶化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提出可能的治疗策略。该研究已于今年1月发表于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沈哲宏说明,台日双方共收案87名受试者,分析癌组织检体发现,瞬时受体电位褪黑素蛋白TRPM1表达越高,癌症分期较差、肿瘤较厚,且较容易发生远端转移,导致病人存活绿显著下降;进一步谈讨其作用机转,发现TRPM1会增加细胞钙离子浓度,活化钙离子讯号传递激酶CaMKII,进而活化下游蛋白激酶B(AKT)的讯息传导路径,促进细胞恶性化。
为了找到压制CaMKII的方式,研究团队透过高医找到一名TRPMA表现量很高、CaMKII活性高的患者,透过细胞分离术建立本土细胞株,并且在细胞实验中找到一款小分子化合物KN93,由于结构和CaMKII相似,可以担任竞争角色,压制CaMKII活性,进而压制下游的AKT,达到抑制细胞侵袭的效果;小鼠实验也显示,随着KN93剂量增加,可以明显看到CaMKII被压制。
国卫院癌症研究所长刘柯俊表示,西方人和亚洲人罹患黑色素癌的原因差异大,西方药厂较少着力在肢端黑色素癌,因此留下更多研究空间,亚洲药厂药物开发竞争优势大。这项研究对于亚洲人种的癌症防治和治疗有很大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开端,后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将和院内外单位持续合作,以此研究结果作为肢端黑色素癌治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