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研究新进展!国卫院找到远端转移关键机制...还有老药有望新用

国卫院研究团队发表GLK-IQGAP1蛋白复合体肺癌远端转移关键机制。(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癌症国人头号杀手,当中肺癌更连续9年名列十大死亡癌症首位,根据统计,一期肺腺癌即便经过治疗,仍有2成患者会在五年内转移、复发,相当棘手国家卫生研究院免疫医学中心研究团队成功解开肺癌远端转移关键机制-「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而且更鉴定出目前临床用药中可以抑制GLK的小分子药物,若能成功老药新用,将能提供患者一个治疗新契机

国家卫生研究院免疫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员谭泽华与助研究员庄怀佳研究团队致力探究GLK蛋白激酶细胞产生远端转移之间的作用机制,历时六年终于有了成果,于今年10月发表在肿瘤领域权威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并获选为封面故事

谭泽华表示,过去与台中荣总胸腔外科共同研究发现GLK蛋白激酶在肺癌及肝癌病患的肿瘤组织中过度表现,且与癌细胞产生远端转移有关,可预测患者日后癌症复发转移可能风险,不过当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

▲当GLK磷酸化活化IQGAP1,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过量表现就会产生肺癌细胞移行,造成远端转移。(图/国卫院)

研究团队本次透过GLK基因转殖小鼠模型证实,GLK蛋白激酶与IQGAP1细胞骨架调控蛋白形成「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GLK蛋白激酶磷酸化并活化IQGAP1,造成肺癌细胞移行,诱发肺癌细胞产生远端转移。

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越高,则病患存活率越低;而GLK诱发IQGAP1磷酸化越高,则病患存活率下降更是明显。因此,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及GLK诱发IQGAP1磷酸化程度,将能作为癌症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及治疗标靶

谭泽华指出,过去研究已经发现GLK是自体免疫疾病致病关键,现在又发现与癌症的关连性,显示若有药物可以抑制GLK,不仅可以控制癌症复发转移,也可以避免产生自体免疫疾病。

参与相关研究的台中荣总胸腔外科医师李明璟表示,观察我国肺癌发展趋势,分别有好消息以及坏消息,好的是,透过筛检等机制,早期肺腺癌诊断越来越多,但坏的是,肺癌发生率还是不断的在增加。在这两种机制之下,从现在开始往后推十年,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发生转移。

这对患者来说相当痛苦。李明璟说,明明已经治疗,却在两三年后接获肿瘤远处转移,又得重新展开抗癌历程。若有药物能够将转移复发给抑制下来,无疑是一大福音

谭泽华表示,研究团队已经在现有的黄斑部病变注射用药鉴定出GLK蛋白激酶之小分子抑制剂,若能透过老药新用的方式进行临床试验,约在5年左右可以确认其效果,相较从头开始研发新药可减少许多时间;另一方面,发展新药也为一可行方式。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我国、美国以及多国专利,未来亦将持续研发并寻求与国内外药厂进行技术转移或药物产学合作,期盼能为多种癌症转移及自体免疫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