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烟还是得肺癌! 中研院揭致病关键:与体内APOBC突变有关
肺癌常与吸烟画上等号,不过台湾不吸烟肺癌患者却比吸烟者多。中研院研究团队以蛋白基因体技术建立台湾早期肺癌病人的多体学大数据,找到不吸烟肺癌患者可能的致病机制。研究发现,肺癌和人体体内APOBEC突变特征的高低、其次与致癌物的曝露有关;最后更发现一个从未被发现的新亚型肺癌,及其致癌基因突变的差异,有助早期发现临床潜在的高风险肺癌患者。
中研院化学研究所所长陈玉如表示,「这是东亚第一套结合深度多体学大数据及完整临床资料,深度解析不吸烟肺癌成因的研究成果」,也是美国临床蛋白基因体学肿瘤分析联盟(CPTAC)首次和台湾合作,以蛋白基因体学揭开台湾及美国病人肺癌生物学的面纱。研究成果于7月9日同步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上,并共同荣登本期杂志封面。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因,即使药物治疗近年有长足的进展,5年存活率仍低于20%,目前仍是国人癌症死亡头号杀手。研究指出,在美国不吸烟者约占肺癌患者的20%,而东亚地区(包括台湾)的肺腺癌有独特的特色,不吸烟者(尤其是女性)患病的比率高过于吸烟者。在台湾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并不吸烟,超过9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烟,而且近十年有年轻化的趋势。
▲研究发现,肺癌和人体体内APOBEC突变特征的高低、其次与致癌物的曝露有关。(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为厘清东亚不吸烟肺癌的致病机制,此研究分析东亚地区103名肺癌病患,探究早期不吸烟肺癌的发病与进展。研究显示,东西方病人突变的基因背景大为不同;肺腺癌癌变与APOBEC的突变特征很有关。罹癌患者中,高达74%从未吸烟年轻女性(小于60岁)和所有无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驱动突变的女性患者APOBEC突变特征程度高,显示APOBEC的突变特征可能为女性早期肺癌的驱动因素;而高APOBEC突变特征又与免疫疗法疗效呈正相关。因此,APOBEC突变特征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也发现,暴露于致癌物而引起的基因体编辑突变特征,亦可能是癌症早期的主要驱动因素。在部分较年长女性(大于70岁)中程度较高,化学致癌物代谢和解毒过程及特定途径的活化可能影响肿瘤癌化、恶化和免疫调节异常。换言之,减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率可能是预防肺癌的有效策略。
肺癌团队主持人杨泮池指出,「蛋白基因体学发现不吸烟肺癌患者在肿瘤发生和癌症进程上存在着人种和地域上的独特性,此研究为早期不吸烟者肺腺癌提供了新的见解」。
▲中研院化学研究所所长陈玉如。(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除中研院之外,研究团队成员由台湾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中荣总提供病人检体、临床数据及检测技术等,共同呈现前所未有的东亚肺腺癌完整鸟瞰图景,包括针对男女族群、吸烟与不吸烟族群,描绘出更清晰的肺腺癌疾病进程,并且发现新的癌症标志物与找出导致台湾肺腺癌的可能病因。
中研院拥有领先世界的蛋白基因体技术、生物资讯分析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且台湾医疗团队具备完善的长期追踪资料。中研院指出,目前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于2016年签署「癌症登月计划」合作备忘录,参与国际癌症蛋白基因体学联盟(ICPC)。
「癌症登月计划」台湾团队认为,临床资讯、多体学技术及体学大数据为发展癌症精准医学之必要基础工程,为欲深入研究和发展肺腺癌精准医疗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最大后盾。若能进一步凝聚跨学研单位、医学中心及跨部会及产学合作,透过与国际癌症登月计划团队分享各国数据与资源,持续研发新策略,有助未来发展台湾特色的精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