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赢艰困战疫 先给粮给子弹
疫情再起,各医院的医护还要面临跨科支援、人力不足、连医疗时的流程都没有扎实训练与SOP,甚至面临被减薪、限制出国自由等,叫第一线的基层人员如何打赢这场艰困「战疫」,图为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衣上「战场」。(王英豪摄)
国内爆发第一起院内感染后,立刻冲击站在防疫第一线的医疗人员的内心防线,17年前SARS时和平医院封院的警钟奏响,「要不要走」、「还要撑多久」,这样的心情恐怕在每个医护心里响起,身为防疫最重要的一环,卫福部应该适时给粮、给子弹,不仅要有充足备战物资,精神上的支持,相关防护指引更应第一时间就提供,医疗体系不能崩,才能打赢这场「战疫」。
17年前SARS期间,和平医院封院,一名和平医院张姓女护士因为目睹一名疑似SARS病患上吊自杀,年仅23岁的她惊吓之余,行为能力退化到剩6、7岁,且有自残倾向。
多年过去,当疫情再起,第一时间,各大医院的医护连口罩、隔离衣都不够用,还要面临跨科支援、人力不足、连医疗时的流程都没有扎实训练与SOP,甚至面临被减薪、限制出国自由等,国内医院发生首起院内感染后,院内医疗人员信心遭到打击,只能不断替自己打气,不要害怕,不要怯战,然而这些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也有家庭,家人甚至希望她们「不必再坚持下去」。
但就像这次自告奋用前往大陆武汉接白血病童回来的护理师张莞尔,跟她一样的护理人员还是非常多,不畏艰难的医疗人员是当前防疫最大靠山,而这场仗还很长,不能只靠热情,除了精神支持,更需要完善的安全防护指引,甚至是薪资补贴,都应第一时间给予,SARS和平封院多名医护殉职及仁济医院封院前许多医护逃离就是前车之鉴。
身为防疫第一线人员,护理人员需冒着染疫风险工作,但劳动权益却未被保障,医院的跨科支援成为护理界常态。人力问题未解决,护理人员只能「共体时艰」,若加上医院减薪的打击,收入少了几千,甚至几万块。难道非得等到院内感染扩大,才能重新反思既有的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