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自己还是迎合社会期待?学习不畏「世人」眼光 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图/《荼蘼》剧照

日本无赖派小说家太宰治,于其著作人间失格》中提及:「『世人』到底是什么呢?是『人』这个字汇复数型吗?哪里看的到世人的实际样貌呢?」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肩膀上便开始背负着「世人」的期待,都还来不及自己去探索世界,就有许多声音理念观点等待我们吸收或接受,那些「世人」认为的好,似乎早在无形之中成为你我追求的人生目标。

那么,世人究竟是谁?是社会大众基本轮廓,还是自己内在的不安?那么,现阶段的我们,应该符合世人的要求,还是倾听心里的声音呢?

社会型态,取决于人的需求

▲(图/《派遣女王 2》剧照)

不同的国家种族因应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由内而外地衍生出各种丰富的观点与型态。无论是内在的理念思想,甚至外在的生活习惯,所有被大众认定的社会既定样貌,追溯成型源头,其实多半来自于人类的需求。

可能是为了整顿生活的安稳,又或者想保护所珍视的人,老祖宗一点一滴创造出「社会」,让身为后代的我们可以少走冤枉路,在已经被前人建好的道路上,安全地朝个人生阶段迈进。

「世人」,会不会就是自己?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然而,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份看似贴心的存在,反倒逐渐成为一种压力呢?倘若选择别条路,不同于世人认定的「平稳道路」、没有在世人划分的年龄成为某种样子的时候,就代表错误、是特立独行吗?

这个问题,相信正困扰着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人人都有梦想,只是现实总叫我们取舍、总要我们朝大众认定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有其他想法,便显得「不太应该」。奇妙的是,诸如此类的压力大多是来自自己的堪忧或害怕,担心不一样会落人口舌、恐惧不一致会招人耳目;既然堪忧、恐惧都是自己造成的,那么「世人」,会不会其实就是自己呢?

人生是一首可以自由编整的诗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仔细地推敲,不难发现其实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并不是社会绊住了你,而是你害怕跨出舒适圈、害怕跨出后的不确定感。

编辑觉得,身而为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有众多的选择权,可以把很多喜欢的、渴望的,拼凑成一首专属个人的诗。正因为人们拥有思想自由,才会有那么多丰富有趣的人生提案;意见可以参考、建议可以采纳,不管这个世界今天在哪种走向、社会潮流在哪种类别,都别忘了自己心里的感受,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不变法则

「做自己」和「社会期待」,乍看之下是冲突连连,换个角度来看,反而蕴藏着创新、蜕变的机会,要做个处处受限的人,或者自由发挥的人,往往都是一念之间的内在选择。

延伸阅读:

累了,不妨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借由一步步的反思,用不同角度看待挫折挑战

比坚持更难的,是放弃:「请在放弃的理由中,找出让生活更好的方式。」

※本文由女子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