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新视界-因应后疫情时代的失衡现象
新冠病毒仍然猖獗,但人类的因应方式已取得进展,对于极端政策的需求已经降低,这些政策的「副作用」也浮出水面。通膨引起了最立即的问题:结构性通膨有多严重且未来的因应政策是什么?联准会还能再鹰派到什么程度?未来几个月非常重要,要衡量通膨趋势,联准会也要采取正确的政策以避免落后殖利率曲线。第一波通膨主要是制造严重中断和行动受限所致,经济下滑非常短暂但反弹力道强劲。通膨也遵循同样的逻辑,但它现在可能不仅是暂时的现象,而联准会正在让市场对此有所准备。
尽管联准会好整以暇地看待第一波通膨,并认为通膨是暂时的,但第二波无疑地让联准会确认其鹰派基调。通膨数据不仅是指标,联准会要看得更远,特别是劳动市场的紧绷情势和薪酬趋势将牵动通膨走势。闲置的劳动力几乎回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意味着实际可用的人力应该只有3.4%左右,疫情前是3.2%;与薪酬一起看的话,过去三个月薪资增长幅度约为4.8%,加上劳动市场的紧绷,薪资的上扬将使通膨更偏向结构性。
联准会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它让市场为其未来的行动做好准备。除了通膨,所有总经数据都显示经济可以消化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影响。12月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58.7和62,信用债券利差收窄以及和银行贷款条件宽松(大中型企业为-18.2%)显示流动性状况仍然非常宽松。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联准会需要重建其工具箱,为未来的危机做好准备。
尽管如此,结构性通膨仍将是政府和市场的新范例。事实上,经济体系多年来一直没有出现太多实质通膨,央行反而必须应对通缩风险,不久前,人口趋势证明没有通膨是合理的。如今,由于减碳增加制造成本,原物料价格更加昂贵,让通膨飙升合理化。通膨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的活力,大规模刺激措施将使西方经济体在未来几季强劲增长,通膨将随之而来然后转趋正常化。
金融市场也是如此,较高的利率将抑制一些短期性的股票投机泡沫,不过因企业盈余强劲,不会造成市场转为熊市。在债券市场,由于发债人的偿债能力前景保持良好,信用债券利差并未大幅扩大,一旦市场反映了未来的货币政策,基本面将接手并且随着景气扩张周期推动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