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阔的心胸面对两岸交流
自2012年以来,往返两岸似乎已然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差别之处可能仅在于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所居住的城市而已。虽然每次的目的都有所不同,但总是能让我对于下一个「旅行」的地点感到无比的期待。
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大陆与台湾间存在着一种「既模糊又熟悉」的连结性,无论是语言、文字,甚或是历史、文化所产生的关系,都能从枝微末节的地方看出彼此共同的足迹,以及无法切割的情感。对我来说,以往的中国大陆似乎只存在教科书上,无论是长江黄河的文化孕育、地形塑造的自然奇景,又或者是对日抗战下的义愤填膺,仅能透过字里行间或相关图片的二次描绘,让自己进入那个「未知」的领域,所呈现的感觉似乎那么远却又触手可及。
首次踏上大陆,重庆火锅的艳红伴随着辛香料的刺鼻,呈现与台湾食物截然不同的气味,一动筷子,舌尖上传来阵阵的辣味,那种辣并非辣椒所带来的刺激,而是另一种恍然的成瘾感。随后经过了几个城市、乡村,西双版纳的纯朴、广州的小蛮腰、天安门广场的肃然起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哈尔滨的「不冻冰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湖畔、凤凰古城、上海的十里洋场,再再都让我有着不同的感受,仿佛同一片土地上有着穿越剧般的跳跃感。前一个月仍在充满现代感的商场,下一个月却又回到弄堂,如此具有冲突的美感,虽然仍需习惯场景变换的速度,但对于我而言,却也是另一番滋味。
纵使两岸关系时而严峻、时而和缓,但我想双方于历史上所建立的血脉关联,却也是难以切割的。仍然记得在一场两岸学者的交流会上,双方对于彼此呈现出的亲切感,确实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型态。在该场会议上,无论是台湾或是大陆的学者,都期盼借着更多的交流、参访,了解双方学术研究、社会型态,或是食物、文学或同或异的特殊性,都希望能借此增进两岸民间的情感。
总的来说,现今两岸无论在经济、社会上的重叠性极高。在台湾,随手转开电视便可看到台湾艺人担任综艺节目的「导师」,又或者参加实境真人秀的演出。或走在街上时,大陆艺人的歌声随风飘散在空气中。这种连结是能够切断的吗?我想并不可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距离急遽缩小,更遑论两岸间仅隔着台湾海峡,在血缘、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交叠,其实更说明了双方本就无法完全的切割,而是应该从一个广阔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现实」。两岸的交流绝对不限于政治层面,而是社会上发自内心的紧密结合。既然如此,吾辈是否应该放开心胸,从根本接纳对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