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台剧到哪里去了 面对两岸电视交流失衡的警讯

文/罗世宏

了解决两岸电视交流的不平衡现况,除了台湾本身有必要在振兴台剧的相关政策上有所作为,以提升台剧的制作量和竞争力之外,大陆对台剧在播出管道配额限制或许也有松绑的必要。

回顾两岸电视交流的历程,1980年到1990年代是台湾电视节目在大陆广受欢迎的黄金时期。以电视剧而论,最先是琼瑶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在大陆湖南卫视等省级电视台热播,接着是古装剧、怀旧时装剧、青春偶像剧等,都曾在大陆引起观看热潮。大陆电视剧则是大约在2000年后开始在台湾引发第一波的收视热潮,主要是历史剧宫廷戏。

台剧陆剧呈此消彼长的态势

但这种有来有往,甚至台剧占有优势的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大陆的台剧热渐渐退潮,但陆剧则急起直追,开始出现此消彼长的迹象,甚至逐渐形成某种「反攻台湾」的态势。

此外,两岸电视节目交流的失衡状态日益明显。2012年台湾占大陆电视节目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陆剧出口金额的三分之一(34.6%)。台湾已成为大陆电视节目的最大出口市场反观大陆从台湾的引进的电视剧数量,近年已呈现大幅衰退现象

同样地,陆剧在台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表现越来越好,从2008年0.10持续成长,至2013年已达0.17。若再比较台湾2013年度主要境外剧收视率前十名的数据也可发现,大陆剧这几年的表现相当突出。若再考量到2015年以后,多部陆剧如《后宫甄嬛传》、《芈月传》和《琅琊榜》接续引发的收视热潮,以及它们虽经多次重播,每次都还有相当可观的收视率而论,我们更不应该在小觑陆剧在台湾的竞争力。紧接着,中视今年播出大陆的《花千骨》、中天电视播出《何以笙箫默》,陆剧再度在电视黄金时段独领风骚。无怪乎,台湾的电视台从无线卫星竞相购买陆剧并在黄金时段播出,无形中也挤压了台剧的投资制作和播映空间

台剧去哪儿了

大陆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15年的一则相关报导里,提出一个值得我们思索问题,陆剧多年占据台湾黄金八点档,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台湾本地剧都去哪儿了?

的确,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台剧在对岸及本地市场都逐渐落入前所未有的不利地位,除了大陆对引进和播出台剧的种种政策和市场因素所致,也因与台湾处于竞争关系的其他来源国,特别是南韩的引进剧竞争力提升,以及大陆国产剧进步速度惊人。此外,2000年以来,处于崛起势头的大陆电视剧产业发挥了强大的磁吸效应,吸引不少台湾资深编剧演员赴大陆发展,而且他们在大陆的戏剧作品「回销」台湾亦无任何障碍。同时,因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广告市场不振与分食者众,来自政府部门的电视剧补助又形同杯水车薪,乃形成陆剧持续高飞、台剧持续低落的恶性循环。

大陆对境外业者或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有着相当严格的审核及管理。2000年元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引进、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强调除经广电总局核准,晚间7时至9时半不得播出引进剧。到了2004年6月,广电总局再制定《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明订晚间7时至10时的黄金时段皆不得播映包括台剧在内的境外剧。

如上所述,两岸电视剧交流已经呈现日趋严重的失衡状态。长此以往,这对两岸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并非好事,对两岸未来可能洽签的《文化协议》亦会有不利影响。为了解决两岸电视交流的不平衡现况,除了台湾本身有必要在振兴台剧的相关政策上有所作为,以提升台剧的制作量和竞争力之外,大陆对台剧在播出管道与配额限制或许也有松绑的必要,毕竟台湾对陆剧在台播出的时数与时段并无任何限制,但大陆对台剧则视同境外剧,受到相当严格的配额和播出时段的限制,这不仅对台剧不公平,而且对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前景也形成一道越来越难以跨越的障碍。(本文作者系国立中正大学传播教授

精彩全文,详见https://goo.gl/NmB4zh※本文源自《多维TW》5月号 006期※本文由《多维TW》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