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习近平壁画两岸统一的两阶段讨论

▲中共十九大顺利落幕。(图/本报资料照/记者宋良义摄)

【文/黄俊杰

众所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落幕后,台湾内部急于争辩,十九大政治报告究竟有无「对台统一时间表」。对「答案为否」的一派而言,是台湾面临「统一问题」暂且「逃此一劫」的喘息机会,能继续安然度日;对「答案为是」的一群,则是料见习近平任何有关两岸谈话,都将影响接下来北京对台统一的布局内容,成为「锚定」两岸统一的阶段进程。显然,在问题上,台湾不该深陷「有或无」的辩驳,而低估习近平治下对两岸统一安排的决心,必须回归「多与少」、「快与慢」的现实讨论。

重新解读十九大政治报告对台内容

依循中共政治报告具有的「承上启下」的历史惯性,能够解释习近平如何总结过去的治理经验,以及策划未来的权威指导,尤其必须要正视十九大在中共发展历程的极高重要性。有别于江泽民胡锦涛在以往的政治报告中,皆以「五年为一代」进行检讨,习近平首次以「新时代」的政治符码,揭示中共正在面临「历史交汇期」,不仅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拉开序幕,同时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结果。

对台湾而言,十九大政治报告涉台内容不该以「字数」或「篇幅」衡量轻重,而是需要更全面,且细致地诠释习近平对于两岸关系的谈话精神与结构安排。如今,习近平不再如同往届中共领导人对台问题持被动的态度,而是已经理解自身实力越强、两岸差距越悬殊,必然有更多筹码主动将台湾前途锁入中国大陆发展之中,捆绑成「两岸命运共同体」,并且更有能力排除任何不利于两岸统一的干扰因素,进一步完成统一大业。进一步言,习近平对台明显有着「高阶战略-中层战术基础战技」的多层次策略布局,借以系统地推进两岸统一的发展进程。

从「战略原则」观之,习近平对台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此一不变基础,契合习为求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定力」的自信、意志与精神。回顾中共十三大以来政治报告的涉台论述内容均可发现,「和平统一」始终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目标与基本方针,一方面对内压制「武力统一」的左倾路线,另一方面,确保对外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不让两岸发生武力冲突转变为其他国家能够强制介入干预的借口。同时,一国两制也是对台划出「赛局边界」的游戏规则,是「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过渡性安排,关键在于「一国」是谈判底线,不容台湾讨价还价的空间

其次,以「战术指导」判断,习近平既对台湾民众温情喊话,也警告有意「破坏两岸和平现状」的「麻烦制造者」不该挑战中共底线,保持对台「两手策略」。习近平特别强化了对于「台独」处理方式的主动性,从态度上的反对,走向彰显「有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台独」的决心,并以陈述「六个任何」的强势作风,以杜绝「台独」伺机而动的操作空间。由此观之,习设定的两岸战术,犹如《马太福音》所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

最后,在「战技运用」上,中共对台系统会以更细致的方法处理台湾事务。另一方面,相关惠台政策与执行,预料也将会全方位覆盖台湾民众需求,符合扩大两岸之「融合发展」的战术要求,以提供台湾民众在中国大陆学习、创业、就业与生活的必要协助。从近期针对专属台生适用的奖学金政策、入学门槛放宽,以及开放国有企业实习机会等,都是过去未曾有的政策优惠。有鉴于此,未来可以想见还会有更多独厚台湾的礼包,企图创造台人赴陆发展,从「涓涓细流」集结成「滚滚洪潮」的繁荣景象

习的历史责任与民族情怀

深植于习近平红色DNA 之中,一向将台湾回归中国大陆视为历史必然,也是习对于自身作为第五代中共领导人的使命与挑战。如同习近平2013年与萧万长会面时曾提到两岸政治问题「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显示习对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止于内心呓语,而在更多时候表现出光阴不待的急迫感。又如,习近平过去屡次对台谈话,无论对象为何,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标准配备,像极毛泽东曾言,阶级问题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不懈精神。

自十九大后「习思想」定于中共党内一尊,参照习近平在中国大陆内政治理果断明快之决策风格,同时也表现在国际交往的对外策略,更多的自信奠基于中国大陆国家实力日益增长,逐渐由过去不愿正面承认存在「北京共识」,转向积极对外宣传所谓「中国方案」,以一种外延性更强的诉求来面对全球权力体系的变化。所以,现阶段处理美中台战略三角格局下的两岸关系,习近平似乎表现出了更为从容的态度,以进一步设定符合中国大陆自身需求的节奏,缓缓将台湾收入口袋中。

尤其,这般强烈欲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层情绪,多发于中国大陆受西方列强欺凌与认知国际秩序不公的反抗意识,换言之,也是「历史悲情」与「现实不满」的交互作用,框构出一套属于「中国特色」的认识基础,反映出对西方价值观的怀疑,及其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各种流弊。对此,无论对外宣传或对内论述,习近平都开始建构能够彰显中共领导下的「民族复兴」使命感。只不过,习近平深知两岸统一无法即刻到位,而是需要以堆积木方式,层层筑牢,以防任何时候出现地动山摇的反向逆袭,也因此让台湾暂且能作为两岸历史发展进程的「特例」。

至于台湾如何成为「特例」?习近平似乎对于台湾怀有着「爱到最高点,心中有低标」之感,所谓低标须满足台湾只要「不独立」的必要条件,愿意回归中国,其余一切都能谈。在习近平的政治语境中,其所想的是「统一」而非「统治」台湾,差别在于统一是为求完成历史任务,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这也使得台湾无法持续作为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历史特例」,但能满足台湾特殊性的次一阶「政治特例」,赋予台湾更多自由发展机会。

谋求两岸统一的两阶段论

根据习近平设定的发展两阶段论,以2020年至2035年为第一阶段,2035年至2049年为第二阶段,如果两岸统一是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就不该还有人能轻易否定且脱口而出「谁说的」,或者是存在着「打开天窗说谎话」的自欺行为。参照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库普昌(Charles A. Kupchan)所着的《敌人如何成为朋友》(How Enemies Become Friends)一书,其讨论的「稳定和平」阶段论,两岸已从初始「单方让步」与「互惠式克制」,逐渐迈入「社会整合」的深水区,接着还要进入「型塑新的共同认同」最后阶段。

或许有人会质疑,认为习近平是否会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后卸职,还是未定之天,何以斩钉截铁直言两岸未来走向。据此,必须理解习近平并不像江泽民与胡锦涛那般弱势,尤其在十九大后「习核心」已然形成,其地位「追毛赶邓」毋庸置疑,甚至有比肩毛泽东之感。习对于中国大陆乃至两岸关系,无论二十大在位与否,都足以影响至少数十年发展。所以,台湾任何时候都不该低估习近平处理两岸问题的主动性与意志力

按照2020年至2035年,习近平设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两岸将会由「互惠式克制」与「社会整合」,替「型塑新的共同认同」打下基础。在中国大陆实力雄起的大势之下,更利于北京采取孤立策略,限缩台湾国际空间,逼得台湾不得不接受「中国方案」。如果台湾届时选择坐上两岸谈判桌,那么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所提「军事互信机制」、「两岸和平协议」等统一前的过渡性安排,或许能够卷土重来,成为台湾能为自己争取更优于任何事项都是「被决定」的机遇期

再者,虽然十九大未提两岸「融合发展」,但内容与精神确实雷同,特别是各项惠台措施不断公布,为更多台湾人提供西进发展的机会,透过时间的潜移默化,能改变的不会只有目前这一代台湾人,还应能够延续到下一代,从2035年走向2049 年,达成由「社会整合」迈入「型塑新的共同认同」阶段。以此时序为设定,如前美国驻北京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曾评论,习近平心中确实存有两岸统一时间表,并说「虽然时间很遥远,但32 年在中国漫长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值得台湾借鉴的是,当年北京针对「香港回归」的时间设定自1982年中英启动谈判开始,同样以15 年为跨度,最终在1997年完成回归。

当然,台湾与香港不能完全等同类比,但可以深究思考的是,若北京对台湾同样采取一国两制安排,那么台湾必须首先认识,一国两制并非刚性制度,而是精神原则,是属主张在「一国原则」指导下的管理模式,因此一国两制或许在「港、台」存在两种版本,端视台湾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与北京讨价还价和交易,创造最适合台湾利益的「奈许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台湾如何自处的再思考

十九大对于台湾问题,表面上看似「轻轻举起」,实则「重重放下」,甚至「掷地有声」。尤其十九大政治报告属于纲领性文件,在搭好骨架后,定调接下来对台如何统一说法,会是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填补血肉的过程。习近平不仅要让台湾民众听见,也要让台湾政府惊醒,甚至向全世界说,台湾发展终究离不开中国大陆。台湾政府必须对中国大陆已然崛起的政治现实有所正视,算算手中还有多少筹码能够拖延缓冲,着实不该再虚度任何能与对岸谈判的机会。

其实,台湾也应该思考,自己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对手,以及如何用更开放的心态来认识中国大陆目前的发展阶段,避免落入「史楚普效应」(Stroop Effect),让情绪性反应来干扰理智判断,深陷「一中」符码之苦,而不能看清自身所处的客观位置与条件限制。若中国大陆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已经改变既有的权力秩序,强大到没有其他国家能轻易撼动其地位,那么台湾作为中国大陆历史与情感都无法割舍的「核心利益」,又有多少挑战者能肆无忌惮地从中作梗?

更具体来说,习近平以「两个十五年」为方案,严格划定了两阶段发展进程,故最迟在2035年的关键节点前,两岸关系必然有所变化,台湾如何把握仅剩不足20年的倒数时光,梳理清楚自身定位,作为台湾未来转型的契机。特别是代表台湾各级民意的政治家们,如何先寻求台湾内部共识,免于不断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摆脱自利且投机的短视目光,型塑台湾人民真正能感受长治久安的发展愿景,才是该负起的政治责任与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