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两岸关系回不去了

文/郑文翔 图/多维TW提供

在817万余票的余威中,蔡英文于5月20日正式展开第二任的总统任期。在蔡英文就职演说中外界极为关注的两岸关系部分,除了再次重申1月11日胜选之夜所提之「和平、对等、民主对话」八字箴言外,也强调绝不接受「一国两制」、矮化台湾与任何破坏现状的做法,同时她也再度表示,未来在处理两岸事务问题上,仍会依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目标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

然而,细究其讲话内容,除了字数与2016年相比明显减少外,今次演说的整体立场相对强硬;再加上2016年演说中未提国防、两岸的部分还独立出来谈,这次却将两岸放进「国家安全」领域,且先谈国防、军备发展再谈两岸。更令外界关注的是,蔡英文称将于立法院组织「修宪委员会」,虽其重点是在台湾的内政政府体制改革,但难保不会有擦枪走火之举发生,一旦再发生诸如民进党立委蔡易余提案删除《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国家统一前」字句的插曲,后果难以设想。由演说内容与事后北京的反应观之,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恐仍将会是在惴惴不安的氛围中度过。

四年过去 蔡英文有何不同?

回顾蔡英文2016年就职演说对两岸关系的着墨,当时的原文是这么说的:「两岸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我们也将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

「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两岸都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并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

那时,最受两岸各界热议的,是蔡英文总结出几个两岸关系的关键元素。首先,她打破过往民进党的自我设限,说出「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这是历史事实」;再者,她强调「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同时也提到两岸多年来的协商和交流互动成果;最后,不免俗地论及台湾的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

然而,与2016年的论述相比,今年的就职演说中,蔡英文透露出几点不一样的玄机。其一,上回演说,蔡英文通篇未提「国家安全」;此次不但新增「国家安全」一篇,还将「两岸和平」放在该篇之内,并置于「国防改革」与「参与国际」之后,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事实上,自2019年初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习五点」后,蔡英文就捡到一把大枪,借此挽回低迷的个人声势,加以稍晚开展的香港「反修例」运动又提供了充足子弹,使蔡英文狂打「反中反共牌」,不但击溃党内初选对手赖清德、更在总统大选大获全胜。

过程中,蔡英文以修订「国安五法」与立法院通过《反渗透法》作为重要配套,严加管制两岸各式互动,依其需要进行任意解释,还向在大陆相关组织任职的台湾人开罚,期收杀鸡儆猴之效。今年胜选后,再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表示「台湾不畏战、大陆侵犯台湾代价将很巨大」。如今,两岸关系与国防相提并论,虽说「备战不等于求战」,但个中含义不言可喻。

再者,蔡英文不提「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其实,若以绿营的立场来看,2016年时蔡英文提到「九二的历史事实」,就已是善意满满,不但创造了话题,也在两岸掀起众多讨论,甚至在当年第一时间,许多台湾两岸研究与大陆涉台学者都认为该论述可为民、共治理下的两岸打开大门。

不过,后续发展从现在来看已很明白,北京的底线就是「九二共识」,再多的拐弯抹角,只要这四个字没有出现,「抱歉,回家准备好再来」。而民进党的答卷,也一直迟交至今。亦即,民共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互信,以至于2016年时蔡英文虽已自认善意满满,但仍无法满足北京。有了上次「自讨没趣」的经验,今年蔡英文干脆连提都不提,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亦称「历史已翻页,九二共识不必再谈」,但如此一来,又怎能期待两岸关系有所改善?

再来谈到现状,按蔡英文的说法,两岸究竟是属于九二事实底下的现状?或是宪法说的一国两区现状?甚至是一边一国的现状?还是同属一国的现状?2016年时,她虽强调要维持现状,但没说现状是什么,反而直接点名不接受两岸在马英九时代都能接受的「九二共识现状」。如今,蔡英文指「台湾不接受破坏现状」的说法,究竟是剑指北京?美国?还是台湾自己?归根究柢,蔡英文在2016年的就职演说,就已打破了「现状」,更遑论现在。

一度缺少「和平」的两会报告

紧接在蔡英文「5•20」谈话后,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宕多时的大陆两会(「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终于在5月21日及5月22日展开。然而,连续两天的重头戏,包括大陆政协主席汪洋在政协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及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文稿内容中的两岸部分不仅较过去精简,且自2009年以来常见的「九二共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度未出现,霎时引发两岸之间的各种解读。

虽然后来人大表决通过的政府报告中,在对台部分补充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但这一变动过程显然说明在对岸高层内部,存在对台更为强硬的观点。

台湾内部对于「九二共识」与「和平」的消失,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民进党政府治理下的两岸关系已完全走到绝路,才会换来北京的如此反应,「和平」二字消失,是否就代表着「武统」已被正式考虑?不提「九二共识」,是否代表两岸已完全无沟通的机会?

不过,另一种看法就比较阿Q,特别是呼应到陈明通的历史翻页说,有绿营学者认为,大陆不刻意提争议性高的「九二共识」、「一国两制」,反倒创造了模糊空间、甚至跟上了台湾的「翻页」速度,对维持台海目前的和平稳定也是不错的做法。

然而,大陆涉台学者与官媒可就不是这么看。即便过去常说的今年没说,但北京对台的「大政方针」仍没有改变,相关学者的评论多认为由于民进党政府不认「九二共识」,意味着马英九时期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沟通,难以成为当前两岸工作的重点。因此,不提「九二共识」其实更体现出大陆对台的「实事求是」;简言之,不说不意谓抛弃,而是北京跟民进党「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政府工作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从来都是字字珠玑、经过雕琢再雕琢,每个字的摆放都是经过不断推敲与研讨,再经最高决策层集体研究,最后才拍板定案,代表大陆决策层对形势的判断,以及日后的政策方向。因此,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绝无可能是「跟着蔡英文翻页」,而必定是反映这段时间以来两岸的各项互动发展过程,进而正式产出。

其实,虽然李、汪二人在正式的两次报告中都没提到「九二共识」或「和平」统一,但汪洋旋即在参加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台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联界委员联组会的发言时再度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连大陆外长王毅也罕见地在记者会中提及台湾问题并述及「九二共识」。这些迹象都显示出北京不是舍弃「九二共识」或「一国两制」,而是只讲给「同道中人」听,甚至于也是在向台湾的国民党等非绿阵营喊话。

事实上,过去中共本来也不讲「九二共识」,迟至2009年才首次出现在其政府报告中,那是因当时的两岸存在互信基础。如今既然基础没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多讲。不过,北京不提「九二」就代表不要「九二」吗?台湾更应该认知的是,「九二共识」对北京来说是外衣,核心则是「一中」。当汪洋、李克强在正式报告中不提「九二」,就是对台不再有模糊空间,未来可能更只强调「一中」,那么台湾受挤压的程度便会更大。

中美博弈才是重中之重

更重要的是,民进党政府在过去四年中,因无法在两岸关系上有所进展,加上选举的需要,进而一味倒向美国;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也由于与大陆在经济、贸易上的龃龉日深,因而更愿意在这时候拉拢台湾,企图「以台制中」、从中获利。

然而,蔡英文与民进党政府对于美国这种奉行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至上的霸权国家,非但没有警惕,反而越陷越深。纵使蔡英文曾与川普通上电话,美国还陆续通过《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各年度的《国防授权法》等「友台法案」,但看得到吃不到,台湾迄今终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效益」。

就拿新冠肺炎疫情底下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来看,美国上至国务卿蓬佩奥(Michael Pompeo)、下至各参众议员,绝大多数都发声明支持台湾加入世卫组织(WHO),其他包括日本、英、法、德、加拿大、纽西兰、澳洲等民主自由国家也都表态支持台湾,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台湾又一次败兴而归。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即使在意识形态与情感上较为认同台湾,但国家的生存就跟个人一样,「过得下去才是王道」,假如新冠疫情获得控制,各国接着都要面临到如何复苏经济的问题,这时仍得仰赖中国大陆这个超大市场,因此更难在此时「违逆」北京,避免被「秋后算帐」。

更耐人寻味的是,虽然美国挺台的声音一直都很大,但几乎只限于「分贝数」,世界卫生大会(WHA)中提案邀请台湾加入的永远只有台湾的邦交国,美国总会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搪塞,如同立法院长游锡堃曾疾呼「台美建交」,美国只透过美国在台协会(AIT)发言人孟雨荷(Amanda Mansour)回应称「台美建交恐威胁稳定」,谁知美国的婉转一语仍打不醒台湾这个「梦中人」。

另一方面,北京看待台湾与两岸关系,从来就不会只在两岸架构里看,更主要是从中美架构来看。所以,最关键的是随着近期中美矛盾不断激化,更已有苗头显示双方或已开始进入新冷战状态,这对中美两方、甚至台湾来说,才是影响最大的。而当台湾此时还在卖力扮演美国抗衡中国大陆的马前卒,对北京来说,更是难以容忍。

因此,当蓬佩奥特地推文、甚至在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祝贺蔡英文新任期的开展并赞扬台美伙伴关系,北京立刻透过外交部、国防部与国台办「三办」直接对美喊话,指出部分美国官员和政客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并称美国意在分裂台湾与中国大陆,由此更可看出大陆将两岸关系放在中美博弈的大架构下看待,台湾在其中更难有什么置喙的空间。

两岸未来恐仍如履薄冰

如今,蔡英文开口闭口就是「和平、对等、民主、对话」,并宣称要和美、日以及欧洲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却没看到若想靠这两帖药方,是完全解决不了两岸问题的。一来北京根本不想理会美国或台湾怎么做,例如政协及人大报告完全没有回应台湾,就算后续谈了也谈得不多。对北京而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掌握完全的主导权。

在中美抗衡之下,蔡英文提出的药方是拥抱美国刺激北京,却没注意到从中共十九大以来,包含2018年提出的「惠台31条」、去年提出的「习五点」,北京都是按自己的脚步和节奏前进。而在国际上,「实力仍是一切」,当众人以为各国会因新冠疫情围殴中国大陆,但在WHA上,习近平甚至还担任开场嘉宾。若蔡政府继续过去的路线,甚至更加强硬,未来台海风险必然持续升高。

说到底,蔡英文的520谈话无法让两岸回到交往道路上,因为经过前四年的表现,蔡英文已不再是个有信用的政治家,对内在司改、劳权、社会安全网等议题上迟未有所表现甚至忽略;对两岸即便称要维护和平稳定,却又挑起反中抗中情绪、「说一套做一套」。

其实,在民主国家中,为了选举,大家都理解需要部分的「造假」或开「空头支票」,但诸如大肆宣传台湾可「以疫进世卫」等欺骗台湾民众的说法,实在不该「鼓励」。可预见的是,中共将会继续让自己的主张一步步落实,就好像它可以继续在世卫发挥重大影响力,还可继续推动复工复产,继续与美国较量,继续提供开发中国家援助,继续研发疫苗,继续扩大自己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孤立台湾和收缩对台的包围圈。

假若蔡英文政府认为逞口舌之快、继续一面倒向美国,对自己灌迷汤,甚或继续激化两岸的气氛,继续利用年轻人的「热情」,以为这样就能继续执政、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那或许只能是黄粱一梦

大陆两会期间,令全球瞩目的,不是罕见地未订出经济发展年度指标,而是聚焦在「港版国安法」。北京的动作足以让外界了解,一旦中共开始认真应对问题,绝对有能力让局势顷刻发生变化。北京才不管外部势力如何解读、如何反对,又香港社会有什么不满,「决定要做了,就是要做」。这不是单靠运气或嘴上功夫,而是要靠实力与底气。

既然政治是权力的游戏,有无权力就是关键,用得好或不好是一回事,关键还是在是否具备权力。不管如何装模作样或巧言令色,都无法因此得到权力。美国在台湾加入世卫的表现,若还没能提醒蔡英文政府,只不过是再一次确认了「装睡的人叫不醒」,民进党的目的只是执政而不是为民打拚;而两岸关系,也许就只能继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