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习马会」后中马关系不致倒退
夏末的北京依然炎热,刚刚结束北戴河避暑休假的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又迎来一股来自赤道的热风。来自马来西亚,就任第七任首相仅3个月的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首度正式访问中国并实现了首次「习马会」。
尽管马哈迪被马国人民视为成功实现首次政权和平转移的民主推手,但作为曾浸淫国际政坛数十载的亚洲威权统治者,深谙大国博弈的马哈迪可谓「老马识途」。从理论上而言,中国是马哈迪上任之后第一个「正式访问」的非东协国家,而首个出访的东协国家是印尼。然而在现实面上,马哈迪先是于6月10日出席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未来国际大会」,并与安倍晋三会面,之后在8月6日前往日本展开「工作访问」。虽然马方称那是马哈迪自卸任第四任首相以来,每年到日本的例行访问,但已贵为一国之相马哈迪并非没有选择的空间,他在中日东亚两大国间形成平衡外交,这也是多数东协成员国让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常见外交战略。
「习马会」前后的「下马威」
马国在5月9日实现政权轮替,至今已过三个多月,而这期间中马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由马哈迪领导的新政府在选前已承诺,若执政会实践十大项目的「百日新政」,而重新检讨前朝与外国所签订的大型计划就是其中之一。显然地,马哈迪正实践承诺。
从时间点而言,马哈迪在8月17日至21日「正式」访华,「百日新政」的第一百天,就是访华的前一天,过了「百日新政」的「大限」,马哈迪访华的成果能否在日后为两国关系打开新局面,为各界所关注。然而,从访华结果来看,马哈迪先是在出发前表明,会搁置前朝纳吉政府所通过的两项中资大型投资计划,即东海岸铁路计划(简称东铁计划)、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合作的两项油气管输送工程,后又在离开北京时表示已经取消上述项目,引起了各方「中国外交失败」的解读。
另一边,在马哈迪访华期间,他与中国商界积极互动,多次强调马来西亚支持「一带一路」的大方向未曾改变,中马两国还签署了联合声明,承诺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马哈迪更表示,习近平和李克强对于马国政府取消东铁计划等项目的决定表示理解。综合中国官媒对于马哈迪访华和相关专案被取消事件的报导,也确实如马哈迪所说,看不出任何愤慨或不满。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此次「习马会」后的两国关系?
早在8月初中国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到访马国时便已有迹可循。中马双方当时所公布的讯息皆刻意避提上述两专案进展,王毅和马哈迪仍畅谈3个小时,很明显两国就两专案的取消,在马哈迪访华前便已经达成了共识,且皆不认为这会影响到两国合作的大方向。
中美两强相争 小国避免选边
目前马国对中资争议的处理手法,是将争议归咎于前朝纳吉政府,而非中方,以免中马关系恶化,同时持续对外宣称欢迎中资等外资的投资,以免打击外资的信心。而马哈迪此行首站不是北京,而是到杭州参访阿里巴巴集团总部与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总部,彰显马哈迪仍重视与中方的经贸合作,意味深长。
其实,早在马哈迪7月26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便已经说明了自身对中国的态度。满头银发的他温文儒雅地回答记者问题,眼神透露出的,是不符年纪的机敏。马哈迪说,「中国更为强大,我们不能与他们斗争,(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从他们的财富和势力中获益?这就是我们现在想探讨的。」还直称「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情况」。
马哈迪首次执政期间秉持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路线,这大半时间里「中国威胁论」未起。当时美国因「9.11」事件忙于反恐,未视中国为其对手,南海问题也没有成为区域重要问题。对当时的马哈迪而言,中国庞大的商机是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因此当时马哈迪对中政策是极为「亲密」的。
转眼间,马哈迪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已有所改变,中美两强相争,马国所处的南海也成中美博弈的战场。
马哈迪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不认同美国发动贸易战,因这对以出口为经济导向的马国不利,只会让各方受到伤害。而针对南海问题,他在8月23日向泰国公共电视台表示,东协国家可以抗议中国在南海的主张,但这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大可以漠视他们。相较之下,马哈迪反对美国挑衅中国,主张「透过外交手段与中国谈判」,保持船舶自由通过才是最重要的。
8月13日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他再次敦促中方应尊重南海航行自由,同时也强调不希望有任何战舰进驻南海,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船只或战舰可以「经过」,但不能停留。马哈迪称「这是给各位的警告,不要制造不必要的紧张局势」。
从反对中美贸易战,到呼吁南海的和平稳定,可见马哈迪的对华战略思维并非全然呈对抗性,而有让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务实考量。
稳定中马关系 合乎马国利益
基于此,才有东铁计划等项目遭取消一事。这当中,马来西亚既有战略平衡的动因,也的确存在着国家财政状况的现实考量。
一直以来,中国视麻六甲海峡能否自由通行,关乎中国的能源稳定,担心万一中美冲突,美国海军可控制麻六甲海峡,切断中国能源供应的「海上生命线」。因此当纳吉政府与中国国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联通马来半岛东西海岸的东铁计划时,外界曾认为中方可藉该铁路缓解「麻六甲困局」,即使效益不如直接取道新加坡,依然是可用的备案。
对马国新政府而言,若东铁计划持续进行,可能会改变南海的地缘政治格局,试图在强权间不选边的马哈迪,着实没必要令自己陷入这样的潜在地缘冲突当中。更何况,财政能力也确实是很实际的问题。
其实,与中国有南海主权争议的东盟成员国之中,马国的抗议声音向来不激烈,马哈迪一面搁置东铁计划,一面又提出各国战舰不进驻南海的警告,其实都是为了「维持现状」。从此次马哈迪的访华成果可看出,马哈迪本身乃至希望联盟政府,并非全然在外交战略上对中国有意见,这主要是为减轻国家债务问题,希望能在有争议的中资计划上降低成本或赔偿金额,避免过大的债务拖垮了财政,因此部分中资项目被叫停,并不意味着中马关系受损。
简而言之,对具有强烈国族主义情结的马哈迪而言,为了能让国家利益最大化,须在国家财政状况与国际政治间保持平衡,他此次访问中国,就是向北京乃至国际社会说明这种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