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肥胖引起相关疾病 4年看病人次超过2亿人

记者周佩虹台北报导

减重专科医师伯恩23日在演讲中指出,虽然许多民众都在「减重」,但很多人的减重方法观念都不正确,一项民调数据显示,光是食物热量的认知,就有7成以上的受访者,说不出1片吐司、1碗白米饭、1杯中珍珠奶茶、1根香蕉和1只炸鸡腿的热量是多少。

▲只要提到减重,任何产品或运动都会引发热潮,日前台大推出减重便当,限量百个1小时抢光。(图/东森新闻资料照)

刘伯恩举出一项资料显示,台湾在94年到97年间的健保统计资料,与肥胖有直接关联的重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4年来病患的就诊人次高达2亿1千689万人,单单就诊的健保支出就已超过新台币2千4百亿。医界甚至预估,到2020 年时将有1/3的健保预算要用来给付因肥胖所引起相关疾病的诊疗。

相关单位从101年到102年间进行一项问卷调查,回收了1527份问卷,结果发现,民众不只对热量的认知不足,对于运动所消耗热量的认知也有限,被问到跑步1小时、骑脚踏车1小时和游泳1小时大约消耗多少热量,全答对的仅有5%、答对2题者占10%、答对1题者占15%,全答错者占70%。

再来谈到减重的动机美观需求占75%、被动式需求(医师、亲友要求)占20%、真正是因为健康需求而减重者仅占5%;而对于本身BMI值超过25,却未考虑减重的原因,费用因素占63%、没有时间占20%、认为不需要者占10%、怕有危险性占7%。

而受访者瘦下来后再复胖的比例极高,减重10%以上者,复胖率为占65%;减重10%以内者,复胖率为占35%。减重后半年内,复胖到原来的体重者占55%;减重后半年以上、1年以内,复胖到原来的体重者占45%。

至于减重的资讯来源,电视或第四台的广告占35%、一般的网路新闻占25%、一般的报章杂志平面媒体占20%、专业医学机构占10%、亲戚朋友之间讨论占7%、政府或公立单位宣导或专业演讲报告占3%。

此外,许多受访者常用的减重方法,也让人感到忧心,例如极低热量减重方法,每天只吃一些热量极低之食物,少许的菜,少许的水果,少许的牛奶,因此整天都是处于重度饥饿状态;刘伯恩警告,这种俗称「苦肉计」减重法是需要在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下才能实施,否则会有酮酸中毒低血糖症甚至引起休克,但尝试过的人竟达35%。

还有蛋白质减重法,每天三餐只吃少许的肉或喝高蛋白质流质食物,这类的受访者占25%;但过量的蛋白质其实会引起高氨血症,以致造成急性肾衰竭而休克致死。另外蔬果减重法(占20%),每天三餐只吃水果蔬菜,然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食物是每天都要平均摄取的,如果长期缺衡,会造成酮酸中毒,或其他必须胺基酸,必须脂肪酸缺乏代谢障碍内分泌不平衡等。

另类减重法如蛆虫减肥法、束腰减肥法、下跪减肥法、喝水减肥法、催吐减肥法、闻臭减肥法、日晒减肥法、保鲜膜减肥法、草莓减肥法、地瓜减肥法、咖啡减肥法、绿茶减肥法等,医师称为「破坏性减重法」,无论短期长期使用,对身体生理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