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两岸面临严峻风险与挑战 台海未来恐难平静

文/卫城 图/多维TW提供

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于2018年的2月1日至2日在北京召开,替代俞正声担任政协主席,并负责主持日常对台工作事务的新政治局常委汪洋一上任,就把对台工作拉到习近平和中共十九大的高度,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不仅如此,汪洋还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对台工作面临风险挑战」,似乎预示着未来一段时期里的两岸关系,或有可能朝向更为动态的负面关系而发展

本刊记者为此访问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研究所所长朱松岭,在具体层面上,台海形势在哪些方面较之前更加复杂严峻?朱松岭表示,「大陆对台具体工作,首先面对的风险和挑战,来自台湾问题的外来因素或外部干涉;美国是横亘在台湾海峡中,阻碍中国统一的最关键因素。」

朱松岭认为,中国大国崛起的态势已经引起美国等老牌世界强国的警惕,他们必然要遏制,至少要延缓中国的大国崛起,甚至崛起的态势也引起美国的战略不自信。朱松岭以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例,称报告直陈中国是美国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甚至是威胁,认为中国寻求挑战美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和财富。美国国务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接续在今年2月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演讲,再称中国为「新帝国主义列强」,不惜抹黑中国模式,背后表露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担忧。

朱松岭认为,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正采取《棋经十三篇》中「应不当处,不如不应」的策略,当台湾问题一时不好解决,那就先去处理经济发展的问题,把棋盘中其他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待实力提升起来再说。

两岸民意疏离的风险增大

然而,问题在于美国可能不给中国顺利崛起的时间,除了在经贸层面可能对中国开战,还必定会利用台湾问题来迟滞中国的崛起,台美军舰互访和《台湾旅行法》就是在这种竞争性背景下产生,这可能是美国就台湾问题给中国带来的最大风险。对此,朱松岭表示,「越到台湾问题快要摊牌的时候,美国就表现得越焦虑,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就会不断提高,干涉台湾问题的手段就会更加直接,两岸问题显示出的风险和挑战就越直接,需要做出政治判断的难度就会越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增大。」

其次,大陆对台具体工作也面临两岸民意进一步疏离的风险,尤其在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民意疏离的程度有扩大趋势。追本溯源,造成两岸民意一次又一次疏离的原因,实质是两岸政治的对立。一如朱松岭所指出,「两岸政治对立的核心表现是政权对立;政权对立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邦交国的争夺、加入国际组织或者享有国际组织权利的博弈,在台湾用选票方式进行政权更替后,政治对立又表现为两岸民意的对立」,于是每下愈况。

以台湾目前三次政党轮替为例,前后历经了扁、马、蔡政府,历史规律表明,过去的两岸关系深深受到台湾内部政治变化所囿,更具体地说,是受到历次选举结果,造成两岸关系正向或负向的发展。因此,除了朱松岭言及美国干扰的风险因素外,两岸关系更多的风险,其实源自于台湾内部,包括定期性的选举以及立法院的法案议程

首先,定期的选举周期对习于民主的台湾而言,只是民主表现的基本形式,但吊诡的是,本属中性的选举周期,反倒成为每次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点,意外构成台湾内部政治发展与政党如何回应、再回应两岸关系的挑战。

展望2018年于两岸的意义,除了是前述十九大后的开局年外,也是台湾地方的大选年。虽然作为蔡英文政府期中考的九合一选举,其政治性议题不及总统选举浓烈,但六都选举结果和蓝绿执政县市版图的变化,直接攸关蓝绿政党于2020年总统大选的基本盘,因此很难排除未来一年,是否会再出现有心政客铤而走险提出挑战两岸稳定的政治诉求,这是一个无法预测的风险。

其次,另一个可能生致两岸关系风险的来源在立法院。例如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后,陆续进行以「推进国家正常化」为目标的政治行动,立法《不当党产处理条例》和《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将转型正义自从前的政治化导向法律化,并迅速形成民进党所欲新秩序化。虽然转型正义本身是有其政治正确的正当性,但因议题本身的特殊性,只要稍有不慎,极易沦为政争工具,成为一场又一场到底是「去中国化」还是「隐性台独」的角力,至于该被转型的正义问题,反而沦为次要。试想,当这一切发生在高度政治分歧的台湾,待转型正义推动到一定程度之后,台湾的民主在两岸问题上,就有可能被转化为指引两岸民意进行对抗的工具。

内外风险加剧 走到尽头有拐弯

两岸的风险有来自美国干扰,也有随台湾内部政治发展,两岸相应互动而生的挑战。然而,客观评价诸多来自内外部的风险威胁,多是表态重于实际的政治展现,象征意义多过于实际造成的现状改变,重点反而在于这些因应不同利益而生的风险投放,能够被放到多远?要投机到什么地步才会出现拐弯?

总体来说,考量目前两岸实力对比下的关系,台湾在现有国际组织参与及邦交维系等存量面向,因为维续能力极其脆弱,难挡日盛的中国大陆而风险四溢;另一方面,若台湾想从凸显国体、争取国际空间等增量的面向努力,等同直接挑战中国大陆,风险更甚。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台湾旅行法》后,台湾与美国官方竟一度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显示台湾在权衡美中台关系时须谨慎。别说该法不具强制力,若日后真的成为具有效力的「法」,恐迫使蔡英文政府直接承受来自对岸的巨大压力,北京也将被迫针对该法「重踩红线」的行为做出具体回应,两大之间难为小的结果,台湾只有独自曝险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