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抢孤饭栈编扎传承 耆老教「眉角」
▲11名宜兰头城镇下埔里耆老带19名学员体验饭栈制作。(图/记者游芳男翻摄)
记者游芳男/宜兰报导
2018年头城抢孤活动停办,传承文化脚步却能不停,兰阳博物馆8月17日至19日,举办饭栈制作体验课程,宜兰头城镇下埔里11名耆老,带19名学员体验孤栈制作,高15公尺的饭栈,最快20日将矗立在兰博大厅让大家见证民俗文化传承成果。
兰阳博物馆表示,抢孤饭栈制作为抢孤活动的前置作业,2018年抢孤虽停办,该馆仍举办饭栈制作体验,邀请11名下埔里耆老示范饭栈制作。
下埔里长林太源指出,传统饭栈仅用竹子、藤条两种材料,竹子共有3种,最硬的孟宗竹,用于支撑饭栈,再用桂竹作为骨架,而韧性佳的刺竹,则用在编扎饭栈。
因刺竹多在深山内,课程前,几名耆老得先上山寻找刺竹,与地主谈妥后再砍劈下山,编扎骨架用的藤片,也有深山才找得到,为了准备课程,光材料的前置作业就耗时超过1周。
兰阳博物馆说,头城抢孤民俗禁忌多,饭栈制作、抢孤内圈是「女人勿近」,不过体验课程饭栈仅用于展示,并未使用于抢孤禁赛,为推广抢孤文化,这次体验课屏除习俗上的障碍,让女生也能一起参与,东海大学历史系大四生李一品,就是其中的女性学员。
李一品说,她是头城人,从小到大就是看着抢孤祭典长大,过去女性无法参与其中,但体验课程没有民俗禁忌,才有机会见识饭栈的制作。因编扎藤条、竹子韧性高,需靠蛮力才能编得稳固,饭栈看起来很简单,但细节却不能马虎,除了吸取耆老经验及技巧,若要饭栈牢固,要使尽吃奶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