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别鬼扯/『放牧蛋』是社会正义问题

▲动保团体要求制订「动物福利鸡蛋」,解放笼子鸡。(图/记者邱美婉摄)

文/文青别鬼扯战斗团队

最近因早餐店的G蛋被验到药,所以动保团体联合某立委召开记者会。他们的诉求是,蛋G之所以用药,是因为饲养方式不对(太狭小),所以G容易生病。因此,「必须改变台湾蛋鸡饲养的生产系统。因为不快乐、不健康的母鸡,不可能产下好蛋」。而这边讲的生产系统,就他们而言,终极目标就是要达成全都改采「放牧」的理想

关于推广放牧蛋,这可能要分很多层次讨论,其中包含蛋G农的饲养习惯,生产设备,以及饲料车的交叉感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想慢慢谈,今天只想谈社会正义的部分。

你们知道台湾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颗G蛋吗?300颗,台湾一年的G蛋总产量大约是69亿颗。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有这么多吗?别怀疑,就是这么多。我们每天除了吃荷包蛋、炒蛋、欧姆蛋外,蛋糕饼干茶碗蒸、以及许多烘焙产品内都有蛋。而G蛋可说是现在最物美价廉的蛋白质,就算你吃不起肉,喝不起鲜奶,一天只要两颗鸡蛋,就能充分补充我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了。所以,提供物美价廉的蛋白质是符合国民健康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G蛋是民生必需品,它的价格就不能太高,即使是低收入户,也要有能力消费才行。前几天鬼王在超市看到的G蛋,最便宜的白蛋是一盒(10颗)35元,换算下来每颗3.5元。但动保团体推崇的「放牧蛋」呢?现在价格很混乱,有的一颗10元,有的15元,而白佩玉卖的「G生蛋」一颗更贵到23元。

动保团体很爱强调,「鸡快乐」很重要。如果我们以15元计,倘若大家都被迫改吃放牧蛋,普通四口之家一年在G蛋上的花费就必须多出13,800元。如果要每年多花13,800元,你们会快乐吗?人类自身的快乐又被放在何处?

食物价格上涨时,第一个受害者必定是社会的中低阶层。他们只能被迫增加消费各种以淀粉为基础的加工食品,同时减少生鲜食品的支出。这也就是为何相较于其他县市台北胖子比率比较低的原因。在美国也是如此,通常胖子多集中在贫穷的少数族群社区(特别是黑人)。

我们一直认为,农业目的就是要养活大众,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安全,而大众也不需花费太多金钱在食物上,这样才有多余的钱投资教育衣着、3C或旅游。对我们而言,推广放牧蛋和这几年普遍流行的有机、无毒、文青风农产品,其实都一样。这些标榜小众路线玩意,总爱讲得振振有词、冠上道德光环,但他们的东西都卖得超级贵,仿佛只有中产阶级才有能力吃有机、吃无毒、吃放牧蛋。在他们的道德与价值差异化的行销文宣下,中下阶层似乎就该死,只能吃他们眼中的假食物、爆烂食物。

当你们使尽吃奶力气推广放牧蛋、誓言要解蛋放G时,想请问的是:中下阶层在你们眼中,究竟算什么?

作者/【文青别鬼扯】战斗团队,本文原刊【文青别鬼扯】FB粉丝专页。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