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歧视 科学有解

疫情下的歧视 科学有解。(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洞,

要靠自己把这个洞填满,不是靠别人。

填满这个洞,需先安住这颗心,

心安,心情自然平静,生活自然快乐。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人若精采,天自安排,自己的人生操控在自己的手上,择一事,做一生,惠众生,让这个世界因为曾经有过你而不一样。

――洪兰

2020年是充斥着太多不安的一年,COVID-19形塑了恐慌、焦虑的氛围,也阻断了太多交流,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道防护的墙。

2020年是充斥着太多悲伤的一年,从参谋总长沈一鸣、一代传奇物理大师戴森(Freeman J. Dyson)、创新教育大师罗宾森(Sir Ken Robinson),到知名大法官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我们失去了那么多闪耀的星星。

洪兰告诉我们,祸福相倚,瘟疫是祸,也是带来转机的福。脑科学家不只从大脑的设定告诉我们人类的天性是乐观与信任,也分享自己所见所想的人生智慧。信手拈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朋友口中的每一则故事,都能衍生出从小见大的开阔视野。

这世界愈慌乱,我们愈要冷静,愈要懂得安自己的心。洪兰从科学角度与我们分享后疫情时代人生学:帮助别人,不仅是做人真正的价值,也会带来真正的快乐。生而为人,不要抱歉,互助为好。

【精彩书摘

为什么人会对一个有严重杀伤力病毒不以为意?

演化上,只要跟死亡有关的,学一次就会,因为大自然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而疫情极度严重的时候,全球有这么多人去度春假,实在令人大惑不解。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就忘记了停尸间堆积如山的尸体,敢和死神赌梭哈?

原因出在观念,侥幸的观念使他们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倒楣。然而,我们该如何去校正这错误?这可不容易,阳明说过:「擒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幸好,有个实验法可以透过感同身受来达到这个目的。

瑞典卡洛林斯卡(Karolinska)研究院的学者设计出一个方法:给受试者戴上移位护目镜(displace goggle),再在他面前放一个头上戴著录影机假人,透过护目镜和录影机,当他低头看自己的身体时,他看到的是假人的身体,这是一个错觉

例如你动手拿一个东西,你看到物体开始靠近你,你直觉这是你的手在作用,但其实不是,它可以是别人的手。只要你看到别人手的时间跟你自己手动引发大脑讯号的时间一致时,你就认为是你的手在动了。

这个错觉很强,你看到一把刀刺进你的身体,马上紧张到全身起肤电反应,但其实是假人的身体。而你大脑负责综合多重讯息额叶顶叶活化得像是有一把刀真的插入你的身体似的。

西班牙巴塞隆纳(Barcelona)大学研究者用这套设备来研究种族偏见。他们先给白人受试者做一个内隐连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询问他们有关种族歧视的各种问题。一周后,请他们到实验室来,戴上移位护目镜后,教他们打中国的太极拳。一组人看到自己的身体是黑人的,另一组人身体是白人的。又过一周后,请他们再来做一次IAT测验。结果发现那些经验过黑人身体的白人,种族偏见分数减低了很多。

也就是说,要消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必须像《梅岗城故事》中,芬奇(Finch)对女儿说的:「你只有钻进那个人的皮肤中,穿他的鞋走路,你才会真正了解他的感受」。

感同身受,是消除歧视唯一的方法。

这个实验不难做,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引爆出非常多潜在的问题,包括人道救援和种族歧视。或许我们可以用科学来改变人的偏见,使人性的善良得以展现出来。

(本文摘自《该怎么成就你的人生》/天下文化)

【作者简介】

洪兰

台大学士,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在圣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在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台,先后在中正大学、阳明大学任教,并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创所所长。现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中原大学台北医学大学讲座教授。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先后到台湾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学做推广阅读的演讲。

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五十七本书,并在各大报章杂志专栏。著作繁多,包括《讲理就好》系列十本(远流出版),《什么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静下来,才知道人生要什么》、《从大脑看人生》、《从收获问耕耘,脚踏实地谈教育》、《欢乐学习,理所当然》、《见人见智》、《教育创造未来》、《自主学习,决定未来》、《打开大门,让世界进来》(以上为天下文化出版)等。

《该怎么成就你的人生》/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