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急诊医师沉重呐喊 「抢做筛检前 你该先想想!」

「请民众落实防疫规定」「无症状、轻症者勿一窝蜂跑至急诊要求筛检」「遵照指挥中心轻症者集中检疫之规划」

—来自第一线急诊医师的提醒

●C Khushtar Wu/急诊医师

「上班4小时已采检了45人,3个确诊的轻症坚持在急诊待床」—这句话是现在进行式。

我想说,这里是台大急诊,是重度急救责任医院,不是筛检站,不是检疫所:我可以是一个勇敢的前线战士,更可以是一个无情的采检机器,不怕累、不怕饿、不怕渴、不怕热,但我也是一个急诊医师,我对一线现场惨烈的战况和可预期的未来发展感到心灰意冷…

▲急诊医护人员因疫情忙得不可开交。(图/粉专「急诊钢铁人Dr.魏」授权提供)

医疗能量有限 重症者不能等

这些无症状者、轻症者所耗费的救护能量、检验量能、人力床位以及急诊医护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挤压着本该分配给重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这些重症者很可能就是你所珍爱的亲朋好友、父母手足、可爱的孩子甚或一个崭新的生命,这些患者被延误的、本该属于他们的检查和治疗,很可能导致亲无所养、幼无所侍,本该完整的家庭就此破碎不堪,这完全不符合我对台湾社会公义的期待,亦与我从医的初衷背道而驰。

新闻媒体上每日大家关注的焦点都是确诊的人数、确诊者所在的地区和足迹舆论充斥着毫无建设性的谩骂、斗争,社会弥漫着恐慌的氛围,我能理解民众紧绷的情绪,也能体恤防疫人员的辛劳,但不能理解的是,台湾自豪的防疫成果,明明让我们比世界整整多了一年多的时间准备,但民众对这个疾病的认知贫乏程度却令人感到可怜亦可悲。

急诊室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图/翻摄自田知学脸书

戴上口罩 减少群聚

即使疫苗接种率无法一蹴而就,暂时无法回归正常的社交生活,但每个国民都应该知道:

「这是个可以被预防的病毒感染,但不是靠采检的阴性报告,更不该为了让自己、老板或学校安心,而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急诊群聚筛检,而是靠你脸上的口罩和减少不必要群聚的主动意识。」

这是个80%患者皆为轻症,皆能顺利康复的感染症,靠的也不是住院或吃药,是自身的免疫力,需要住院观察的是担心进展为重症的多重共病患者,而不是健康的确诊者。

新北市立联合医院板桥院区急诊室外设立快筛站。(图/记者李毓康摄)

疫情战必须全国携手对抗

我只是个小医生,领公立医院薪水,不能拒诊,只能卫教劝说,也不能决定政策,只能听命行事,但即使我跟我的急诊伙伴都感到崩溃,即使我们也都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因为我们的工作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和歧视。

我们还是坚定的站在属于我们的战场,确实的执行着我们的任务,这战场上枪林弹雨流弹纷飞,而我们正相互扶持,苟延残喘的负重前行。

我只想拜托你各位,在你来挂号前,请你上网先了解正确的新冠病毒常识,想清楚自己值不值得浪费宝贵的急重症资源,若你做好承担共业的觉悟,那我也已收拾好最坏的情绪并做好最完整的防护,在此继续为这些不听话的人效劳

▲台湾本土疫情升温,对第一线医护造成庞大压力。(示意图/记者林敬旻摄)

热门点阅》

陈建仁/台湾防疫的成功关键与未来挑战

► 台湾原来没有超前部署 疫情未达高峰 短时间难清零(黄韵如、郑如韵

王任贤/防疫政策难自保 良好卫生习惯才是万灵丹

汪志坚/本土疫情强势袭来 就从「这点」亡羊补牢!

●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C Khushtar Wu」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