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一甲子 从大陆走向国际

北京译名从「Peking」变为「Beijing」。(新华社)

大陆汉语拼音走过60年。图为大陆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CFP)

汉语拼音原来主要是小学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讯息传输媒介。(CFP)

拜1958年起推行的汉语拼音之赐,大陆的文盲率得以由中共建政之初逾8成,降至如今的4.08%。今年适逢汉语拼音问世一甲子,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文字扮演先行开路」的关键角色外,汉语拼音也将持续为实现全中国「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相较于台湾的「通用拼音」其实并不怎么「通用」,也无法与国际接轨;大陆汉语拼音的国际化标准化,已是铁一般的事实。以汉语拼音为基础汉字输入法,普遍应用于电脑、手机等,有助于大陆网路的迅速普及。由于当年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让汉字输入法不同于台湾主流的注音输入法,无需经过改造,即可直接使用国际标准键盘

普通话普及率逾7成

回顾当年,1949年10月10日、中共建政的第十天,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即宣告成立。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当时大陆全国5亿多人口中,文盲率超过80%,关于制订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初衷,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孙吴本渊指出:「其实当初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用一个好方法来扫除文盲。」

随着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拍板推行,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三大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共同在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具体的成效。60年来大陆的文盲率迄今已降至4.08%,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也达到了73%以上。

如今汉语拼音不再只是单纯的扫盲工具,在大陆推动汉语现代化与资讯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创制、手语盲文研制、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汉语拼音也都彰显出可长可久的生命力,远远超出当年制订者的最初构想。

推行至全球147国和地区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汉语拼音方案》也居功厥伟。大陆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表示,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特殊性外国人接触汉语之初,一般都透过拼音先行而快速入门。目前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526所孔子学院、1113个孔子课堂,均采用汉语拼音进行教学,成为推动中国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利器

包括北京的城市译名从「Peking」变为「Beijing」,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译名由「Friendlies」改为「Fuwa」等;时至今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人名中文的标准,已成国际共识。此外,在图书排序检索旗语灯语设计、产品型号编制、人事档案、户籍管理等领域,汉语拼音也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陆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强调,未来在农村、民族地区等教育薄弱区域,将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的基础工具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并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资讯技术、人工智慧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让全国通用语言文字资讯处理的智慧化水平获得提升。

小灵通 汉语拼音

简称拼音,用拉丁字母为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标音的方案,为目前中文罗马拼音的国际标准规范。大陆1958年2月起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外,在海外如新加坡等地也使用汉语拼音教学。台湾自2008年起,中文译音使用原则上也采用汉语拼音,但旧护照姓名、部分地名仍采用旧式威妥玛拼音。(赖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