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 走入记忆原乡

顺益台湾美术创办人林清富伉俪(左3、左2)与文化部长李永得(左4)、林迺翁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纯姬(左1)、美术馆馆长游浩乙(右2)、顾问黄海鸣(右1)共同开幕剪彩。(李怡芸摄)

一样的台湾,在不同时代画作中有什么不同风貌?两代人记忆又有何不同?顺益台湾美术馆创办人林清富的收藏,包括陈澄波郭雪湖、李梅树陈进前辈艺术家笔下的台湾,而女儿林纯姬起心动念设立美术馆,也是因为一幅画,让她感触回忆与画作中的时代变化

顺益台湾美术馆二楼常设展,展出影响台湾画坛深远的12位艺术家人物,包括将「近代西洋美术」观念技法传入台湾的石川钦一郎、盐月桃甫;享有「台展三少」美誉的郭雪湖、陈进、林玉山及前辈画家倪蒋怀、李梅树、颜水龙廖继春李石樵、陈植棋、许深州,其中6幅更为台北市指定一般古物

忆及收藏之初,拜林清富之父林迺翁长年赞助三峡祖师庙所赐,李梅树虽向来不卖画,但林清富第一次求画,他便破天荒答应并特地挑选《海上晨㬢》。林纯姬看父亲自收藏的郭雪湖《淡江群舟》、颜水龙《兰屿》、廖继春《丰原风景》中,也不只是收藏画作,亦是收藏台湾,并思念着曾带着他遍游台湾的已故双亲

国外读书教学多年的林纯姬,返台后接班父亲的事业,却在办公室中认不出翁明哲的《碧潭之夜》,画面中的五光十色竟是小时候熟悉的碧潭,而她印象中的碧潭,则仍是黄国隆笔下优雅宁静的《碧潭》,让她也开始思考将收藏对大众公开,让更多人看见台湾的历史记忆。

将《顺益行》这栋老建筑打造为美术馆,亦是将74年的老建筑赋予新意建筑师胡宗雄以立面改造最明显的西洋柱饰为例,是以翻模后灌GRC(水泥+玻璃纤维)材料完成,运用现代的材料语汇,让老建筑呈现更现代又具传统街屋精神的新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