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2亿「贱民」成未爆弹? 纬创厂暴动竟与这制度有关
一名在印台商指出,工资争议只是这场暴动的导火线,印度「种姓」社会制度阶级分明,因此埋下祸根。(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上周六,纬创位于印度南部卡纳塔卡省(Karnataka)柯拉尔县(Kalor)的iPhone组装厂房发生暴动,初步估计纬创损失43.7亿卢比(约16.71亿台币),一名在印台商指出,工资争议只是只是这场暴动的导火线,印度「种姓」社会制度阶级分明,目前大约2亿人是「贱民」后裔,而社会地位低落的工人容易与管理人产生矛盾,因此埋下祸根。
根据《香港经济日报》报导,由社交媒体传出的砸厂照片与片段,可以看出过程中有人捣毁生产线,并在厂外纵火烧车,场面激烈。印度警方消息人士透露,砸厂是员工所为,薪酬待遇问题是暴动事件的导火线,是工人收不到资方承诺的薪酬所引起。卡纳塔卡省工业厅长薛塔尔(Jagadish Shettar)也表示,这起暴力事件,可能是纬创、管理公司与工人之间沟通不良所致。
但熟悉内情人士则表示,由于纬创推动在地化,聘用印度籍总经理,他在上任后一改过去台湾主管与工人一起用餐、一起同欢的平等作法外,还更改部分人事与劳务安排,导致一些原本在纬创工作或已与纬创签订合约的劳务公司受到影响,成为劳方不满的根源。事实上,当地警方也正在调查,是否有人为了宣泄对这个印度籍总经理的不满,鼓动基层工人暴动砸厂。
报导指出,一名在印度长期工作的台商也说,台湾企业在各国经营大多倾向推动人事在地化以利融入当地社会且长期经营,但印度的「种姓」社会制度,却令台商在当地实践本土化管理时,要更小心处理阶级差异的问题,以免引爆位居社会上层的管理人员与基层的职工,出现矛盾甚至冲突。
这名台商举例,有些台湾大型企业把印度分公司更换为印度籍负责人后,反而出现原习惯于台湾主管平等对待的印度员工,感受到种姓歧视。纬创这次事件,值得有意到印度投资的台商参考。
种姓(Caste)是印度传统的社会制度,如追本溯源,其将社会分四个阶层:1.婆罗门:僧侣与教师;2.刹帝利:士兵与封建领主;3.吠舍:劳动者、商人、农人、工匠;4.首陀罗:奴隶。在这4个阶层外,还有一群社会地位更低下的人,即是所谓的「贱民(Dalit)」,在古代甚至不会被视为人。种姓制度下的社会阶级透过继承,代代相传,即一代是贱民,后代也是贱民,贱民曾严禁跨阶层通婚。
报导分析,尽管现代印度宪法已明文废除种姓制度,加上社会经济活动趋向多元化,印度阶级划分已不如古代壁垒分明,但种姓毕竟在印度已出现了数千年,根深柢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消除,因此到了现在,社会阶级歧视仍然非常严重。
目前印度有约15%的人口、即大约2亿人是「贱民」后裔,他们普遍被视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一群人,而只有社会底层的人,才会到工厂打工。位处社会地位较高、接受过较多教育的管理层,若不善待草根员工,这种歧视一旦出现在企业,常常会成劳资冲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