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顾立雄畅谈监理沙盒 期望科技跟金融携手合作

记者戴瑞瑶台北报导

金融科技发展与创新实验条例」(俗称监理沙盒)从去年(2017)年底经立法院三读通过后,今年9月已经出现第一个实验案,对于我国金融科技领域来说是一大进展。作为监理沙盒推手之一的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今天(3日)不只畅谈过程的心得,也对科技业者喊话,希望科技业者能理解要做金融,背后要付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非常大,也坦言较倾向赞成科技业者跟金融业合作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图/记者戴瑞瑶摄)

顾立雄今天出席「2018创新沙盒交流论坛」,做出长达10分钟的即席演讲。他谈到,去年9月8日他刚上任金管会主委时,被人家讲是路人甲,当时也听人提到监理沙盒,当时他也只是看看资料、没有深刻感受,直到他真正进金管会后,监理沙盒法案已经在立法院,「因为我本身是念法律,理解之后推动相关法案,还算能够上手。」但真正让他深有感受的,就是今年4月进入到真正实战接受申请案时,才真正体会监理沙盒带来的意涵

顾立雄说,目前监理沙盒有2大问题。第一,创新是什么?多大的创新才能进到沙盒?怎样的风险是认为可以控制的风险?怎样的实验结果才是OK的新形态服务商品,可以放到市场上?也许在一开始,会觉得很多东西的创新,不见得是大家想像的那种创新,「可是在我现在看起来,只要在既有业务上再添加一点创新,它就是创新!」

顾立雄说,他希望让申请的业者感受到,主管机关在沙盒概念上,是要比他所想像的能够更开放一点,「这展现在于他既有业务还没有增加那一步或半步时,他就已经先想到,那我们就该给他鼓励!」他也常听到金管会同仁说就让业者申请「试办」就好,他有时很纳闷的问:「如果没有这沙盒,业者来申请试办你会不会准?」同仁很大声说「会准」但他仍然抱持着怀疑。

顾立雄认为,没有先经过验证就直接丢到市场上,所有监理机关在人性上都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所以沙盒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大家考量到,其实创新这概念,无非就是往前走半步或是一步,无非就是在既有业务基础上,能够带给客户更便利或更有体验感。它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既然要经过验证,那主管机关可以采更开阔的心胸,让它去验证,这是监理沙盒最大的意义。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图/记者戴瑞瑶摄)

第二个问题是,出了监理沙盒后要怎么办?顾立雄说,我们很快就要面临到这问题,而他有着深深的感受。科技业者来申请,根据条例跟子法主管机关会要求提出很多文件,但他碰到很多科技业者来抱怨,辅导时程太慢、文件要求太复杂。但相对于金融业者来讲,金融业者并不会感受到主管机关要求多,反而会觉得主管机关有稍微开放,但如果去问科技业者,两人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顾立雄强调,希望在这过程当中,要让科技业者能够理解到,要进来做金融后面可能要负担的社会责任是非常高的,一旦有任何问题要付出的社会责任,「不是你单纯开一家公司、拿你自己的钱玩一个你自己认为玩得起的游戏!」有些科技业者在抱怨金管会辅导期很长,但是主管机关所要求的,包括想验证的事项、可能的退场机制消费者保护、洗钱防制、资安风险,在这过程中让科技业者「或许」能开始理解主管机关的疑虑,然后开始形成对话

那么实验若真的完成,后续要如何?顾立雄说,简单来就是「科技中立原则」,对于新科技带来的新型态业务,监理机关要用同样的监理标准来看待,防止不同的监理标准造成的成本差异,进而产生监理套利情况,「这是我们不能允许的!」因此会希望科技业者要能够理解,在实验完成后,如果要单纯对单一业务取得特许执照,那么要承担的成本有多大,「所以我承认,我倾向让科技业者跟金融业者合作,可能会是比较实际的一个方向。」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图/记者戴瑞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