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没有身材差的女人 找聂隐娘旗袍师就对了!

文化总会邀请大稻埕玉凤旗袍店旗袍师傅忠信、导演黄铃媛,以及多位陈师傅的忠实顾客与旗袍爱好者。(图/文化总会,下同)

记者陶本和/台北报导

文化总会近年策画制作匠人魂》系列影片,分别在传统技艺与创新领域中寻找具专业特色职人。其中也包括传统手作旗袍,邀请大稻埕玉凤旗袍店旗袍师傅陈忠信、导演黄铃媛,以及多位陈师傅的忠实顾客与旗袍爱好者。

旗袍是近代汉人女子传统服装,更担纲东方美学优雅的典范形象,为了鼓励传统手作旗袍的技巧精神能延续下去,中华文化总会特举办「匠人魂#04玉凤的旗袍店」影片分享会。

文总邀请大稻埕玉凤旗袍店旗袍师傅陈忠信、导演黄铃媛,以及多位陈师傅的忠实顾客与旗袍爱好者们,身穿旗袍于大稻埕乐花园抢先观看影片。此外,也为了回味大稻埕以往的繁华荣景与旗袍的黄金盛况,文总副会长江春男特地换上陈忠信师傅手作的复古唐装登场

大稻埕地区过去为台北市发展重镇,虽然随着时代更迭荣景不在,但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影片主角陈忠信师傅的玉凤旗袍店就位于大稻埕霞海城隍庙街里

文总指出,65岁的陈师傅,出生于50年代商贾云集的大稻埕地区,手制旗袍已有50余年,是个见证台湾旗袍文化与酒家文化兴衰的匠人,尽管历经现代化冲击成衣业的发展,仍坚持一针一线保持手作旗袍的温度

他在因缘际会下,结识导演侯孝贤御用美术指导黄文英老师,陈忠信师傅成了电影刺客聂隐娘》中精致唐装戏服幕后推手,也是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的一大功臣。尽管现代人多不再穿旗袍,陈师傅仍保有一颗匠心,从量衣、开襟剪裁,坚持手做,为旗袍延续生命

陈忠信表示,一件旗袍大概一天可以完工,但没有哪两件,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不重复的设计是陈师傅对自己的期许,也是身为手工旗袍师傅对客户的尊重。

陈忠信说,「人们觉得身材怪,就是找裁缝师,我们要是做的不好就是功夫差,不是她的身材差,我们专业就是专业在于别人做不起来,你做得起来。」

文总副会长江春男表示,大稻埕从1930年代,就是一个人文荟萃、商业鼎盛的繁华胜地,1950至1970年代,纺织业逐渐替代农业成为台湾的新兴产业,很多纺织业都是从迪化街发迹,当时街上满满都是穿着旗袍的女性,尽管现在荣景不再,现在仍很多年轻朋友积极复兴大稻埕、复兴当年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