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米粉一国两制?食药署:外销包装维持原名

▲「新竹米粉」恐成绝响业者担心冲击40亿外销产值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米粉中米含量未达100%要称「炊粉」,但百年老牌子「新竹米粉」业者痛批,恐冲击外销40亿元的国际市场,甚至半年内就丧失竞争力了;对此,卫福部食药署强调,新制米粉标示规定7月1日如期实施,但如果米粉要外销的话,品名只要符合当地国家规定,出口免改标示名称

食药署表示,依「市售包装米粉丝产品标示规定」,米含量达100%才能称为「纯米粉」,或俗称「米粉」,如果米含量达50%以上、未达100%则称「调和米粉」或「炊粉」,如果米含量未达50%,品名不得宣称为「米粉」或「调和米粉」,新规定在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不纯米粉改称「炊粉」,新竹米粉:外销卖不掉。

对于新竹米粉业者反弹,食药署30日晚间回应,如果新竹米粉在台湾销售,米含量达100%,则品名标示「新竹米粉」,无违法之虞,一切都按照「市售包装米粉丝产品标示规定」,但相同产品若要外销,「新竹米粉」只要符合当地国家的规定即可。

新竹米粉商业同业公会30日和新竹县长,由立委吕学樟陪同在立法院中兴大楼召开记者会,在新竹市米粉寮传承4代的曾姓业者说明,纯米或不同比例含量的米粉,是取决于消费需求,如果只有我国讲究成分取名,国际竞争者业者将快速顺势取代米粉名称,抢走市场,新竹米粉恐在几年内,甚至半年内就丧失竞争力了。

面对业者和立委的压力卫福部食药署副署长姜郁美回应,新竹米粉并不会消失,只会变成更高尚品牌,强调新规定是为了做出市场区隔,不让玉米粉冒充米粉,如果业者认为新制太过严苛,或会影响产业,如果经济部标检局重新审视国家标准,卫福部也一定会重新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