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黑帮杀手的跨界救赎《龙先生》
▲《龙先生》为2017年高雄电影节国片开幕片。(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文/波昂刺刺
杀人血刃转化为烹饪厨具,冷酷杀手透过孩童纯真净化救赎。《龙先生》讲述台湾杀手龙(张震饰)在日本执行任务落难,因缘际会遇上一对母子莉莉(姚以缇饰)与俊。莉莉遭受药瘾控制卖淫求生,龙发现后介入帮助戒瘾。透过经营台湾牛肉面摊贩共同生活,三人因而获得重生,走向过往未有的幸福人生。
▲《龙先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日本导演Sabu利用残酷无情的黑道叙事包装纯净的人际关系。打从开场武打段落就写尽主角个性:身手俐落、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剧情进入正题后,电影反而缓了节奏,进入细致的角色个性塑造。经由配乐与绿叶角色穿插,龙的执念巩固逐渐松绑,由「酷」翻转为「反差萌」,显得傲娇讨人喜欢。导演颠覆前段的肃杀杀手既定形象,让角色性格样貌变得亲近温馨带些趣味。这正是Sabu时而诙谐时而感动的典型风格。
2014年导演Sabu因《天之茶助》出席高雄电影节之际与张震结缘认识,进而合作拍摄出《龙先生》。张震时逢担任新手爸爸,心境格外适合揣摩电影中龙若有似无的「代父」形象。放映周报访问张震曾提及,认为自己在《龙先生》诠释出「一个大小孩带着一个小小孩」,更因岁月磨练能演绎出过往作品未有成熟层次感。
值得一提是,张震在片中大展厨艺。剧中他透过烹饪汇聚人心发展出一番餐饮事业。如此改善窘困生活的桥段令人直联想日本已故名导伊丹十三的代表作《蒲公英》。巧妙的是,本片亦在今年高雄电影节放映。对比观赏更能产生全新互文。
▲《龙先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另一点值得台湾观众注目的是:《龙先生》系高雄市电影投资补助计划「高雄人」投资的外语片,片中频繁出现观众熟悉的的台湾场景。打从电影开场,冷色调稳定的摄影位移镜头揭露出高雄夜风情:六合夜市、大立百货、华王大饭店等等。电影第一场武打戏更发生在盐埕知名庙宇文武圣殿。宫庙文化与黑帮结合在台湾电影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冷列的摄影调度却让寻常不过的庙宇荡漾出残酷风格,Sabu开凿出台湾电影不曾展现的新页。龙仿佛《一代宗师》的一线天附身《聂隐娘》降临现代台湾宫庙。(玩味的是,之前被杀如今杀别人)
也许是华语观众才能察觉的特有彩蛋。龙步出文武圣殿时,泛红高挂的宫庙灯有一行吉祥话:「敬祝阖家平安,万事如意」。在混混性命甫被扼杀的寂夜,氛围理应有些不寒而栗。人命死亡的「不平安」与「不如意」却因吉祥话显得突兀。这俨然成为台湾观众的另类趣味解读。
占剧情篇幅约若十分钟的台湾场景对比日本或许是「虚」的;身为台湾人的我却有另一层解读。台湾是龙的故乡故乡,是他的文化泉源。当他在异国一无所有时,也许是潜意识排解乡愁,「台湾牛肉面」赐予他生机。在剧末返回台湾时,又发生了绝望逢生的奇迹。无家之人,建立了家,情感跨越国界延续。结尾的光亮构图,对比开场的夜色高雄,仿佛是角色的人生阶段。由暗转亮,从孤独变作群体,冷漠升华为慈祥。角色与场景互为表里。
台湾在《龙先生》不单单是背景,而是象征主角的文化根源与希望所在。在影像意义上,「台湾」成就了多重功能。
▲《龙先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描绘黑帮杀手的《龙先生》并非激情奔放的男性演义,莉莉的纯爱为这池阳刚增添了浪漫。仿佛对照组合,龙从黑暗步入光明;莉莉从光明坠入黑暗。卖淫支付药瘾使得莉莉变得行尸走肉。只不过,刻苦铭心的爱恋亦成为另一种「瘾」令莉莉沈醉不前。
莉莉并非不勇敢不愿面对现实养家活口,她像是社会占多数的普罗大众。每当看见英雄奋不顾身激起求生向上的意志,骨子里却涌上无能为力的绝望。比起英雄救赎重生,停滞、退却似乎较像是银幕前不够勇敢的我们。
世人都渴望成为英雄,但往往事与愿违。现实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不够勇敢、能力不足、被过去伤痕束缚。
《龙先生》一方面投射令观众崇拜的英雄主角(龙),另一面让我们想起那个无法成为成为英雄的自己(莉莉)。以至于电影落幕音乐响起时,依旧揪心难以忘怀。
▲《龙先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作者:波昂刺刺 念性别研究,觉得人生好难。粉丝团:Das Kino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