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一年过去,台湾哥伦布们如何了?
▲以前舞台是别人搭好的,现在才是靠自己发现新大陆。~张阜康(中)。(图/商业周刊提供)
文/康育萍
13年前,26岁的湛聿晃是第一个踏上伊拉克的台湾人,他卖起不锈钢水塔,满足当地人饮水需求;13年后,他累积上亿身家,准备带更多台湾人前往战地淘金。
有群台湾人因为看好伊拉克农业发展,主动和他联系,决定一起到当地务农,种蔬菜、水果,一群人预计在4月下旬启程,前往考察气候环境,「4月去看、5月育苗、6月就可以种,大概3个月西瓜就可以收成了!」
除了务农,还有台湾人准备到伊拉克开餐厅,台大研究生也毛遂自荐,想到他公司工作,连中国央企都找上他帮忙。由于伊拉克没在中国「一带一路」范围内,加上库德族政府亲美背景,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建案更牵涉庞大的利益分配,若非由信任的人出面,库德族政府也不会轻易埋单。因此由他替中国央企出面谈判,顺利拿下一笔20亿美元的水泥厂建案。
但美国和ISIS战火未歇,当地政府采购预算紧缩,水塔订单量成长有限,他只好加紧开拓新生意,当起中国央企代理人。「想太多反而困住自己,走出去看看,才会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大。」
照片里,闵幼林身旁多了两张年轻面孔,他们是台湾来的老师,今年2月刚抵达印度。汉你中文的教室里来了更多新学生,为满足印度人学习中文需求,她正忙着找新教室扩点,增设原本没有的一年期课程和进阶班。也因中国孔子学院将在今年进军印度,使她必须更努力维持市场地位。幸好,陆续有年轻人自愿到印度工作,目前汉你中文有6位正职老师。
此外,她也和台湾新创公司合作,一起筹备线上教学网站,协助他们进军印度市场。去年下半年,她成立管理顾问公司,替台商解决在印度如市场咨询、征才、教育训练的所有问题。未来,闵幼林还计划开办留学业务,把印度学生送到台湾念书,促进台印人才交流。
去年3月我们来到缅甸仰光,遇见当地第一大台式连锁涮涮锅店长张阜康。当时,他在工作之余当起热舞老师,靠跳舞拓展人脉。
但把跳舞当志业发展的念头,却在他内心越来越强烈。最后,他正式离开工作3年的火锅店,展开以舞蹈为生的日子。看似自由,收入却极不稳定,过去工作经验也等于全白费。
正陷入两难之际,当初带他到缅甸工作的舅舅,再次点醒他,反正还年轻,为何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继续留在缅甸拚看看?
此外他也观察,缅甸中产阶级正崛起,能学跳舞的大多是家境好的年轻人,「以后可以引进台湾的舞蹈教室系统,到时候赚的钱,可能是回台的10倍、100倍!」张阜康说。
经过近半年征选,他也终于打进英国实境节目《Got Talent》缅甸准决赛,最后若从30组选手中夺冠,除了奖金,还能获得一纸经纪合约,等于正式进军缅甸演艺圈。「到时候,我一定要告诉大家:『我来自台湾!』」28岁的他正靠自己,写下一份独一无二的履历。
这群台湾哥伦布,不管在哪里,面对变化莫测的新兴市场,外在的挑战始终没少过。唯有持续加快脚步,跑在市场前头,才能真正立于不败。
【更多报导 】
高薪律师工作不干,跑去日本药妆店打工...台湾女孩在唐吉诃德看到的日本黑暗面
「我们这行,年收入破200万比比皆是!」小黄运匠爆选客秘辛:载到2种人效益最高
鼎泰丰大厨10个有9个都说:最难做的不是18折小笼包,而是每天三菜一汤「员工餐」
花9年考公务员是坚持?「家里过得去,不差我赚钱」才是考公职啃老族最要不得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