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余宛如谈新创企业为何活不下去?

联合采访.姜统掌、林宗宪、刘姵呈 文.刘姵呈

「余宛如」三个字对政治人物来说很陌生,她开玩笑的说,连质询时行政院张善政都不知道她的名字。然而,余宛如说她不是政治小白兔,她毕业就担任国会助理,且原为绿党党员。甚至在创业圈,大家对她的名字应该不陌生,她是「生态绿」的创办人。余宛如耕耘公平贸易、土地议题多年,也因为是女性创业家,时常受邀到大小企业、学校团体演讲。余宛如说,她能名列民进党分区立委,是以创业与社会企业身分加入。

创业不是失业的解放 胡萝卜诱因在哪?政府拚命鼓励台湾年轻人创业,解决失业问题,但台湾的新创企业却常撑不到五年就宣告阵亡,造成台湾企业和人口一样逐渐老化。余宛如又气又笑地说:「我国创新至高荣誉之总统创新奖居然还颁给台积电,创新奖请资深企业大老领奖,新创企业的胡萝卜在哪里?」

过去,当台湾人铺天盖地疯创业,自以为政府提供了很多创业咨询管道,然而,举凡在校园设立育成中心、创业小聚以及行政院成立的创新创业政策会报,都无法解决创业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资金」与「管道」。

台湾之光为何到了海外才发光? 政府揽才瞎忙余宛如直指,台湾新创法规僵化,难怪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都来台湾抢人才,不惜花大把银子将「整个团队请过去」。其实年轻人不是喜欢「小确幸」,他们只是没见过「大世界」。她说,很多台湾人才走不出去,就应该让国际人才进来,有限制开放外国投资创业门槛,也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余宛如表示,让外国白领人才进入,而不是只输入「外国蓝领人才(从事劳动工作雇员)」。

不仅台湾人才留不住,在国际揽才方面,经济部编了近三十六亿的预算,却在摆烂。余宛如分享,日前法国蓝带厨师来台厨艺教学,最后是以会商机制,终于成功通过。但是这个会商机制却是外籍人才鲜少知道的。余宛如滑开网页指,「连看档案名称都不知道是什么火星文,更别说知道可以用会商机制为自己争取工作机会,最后只好离开。」

企业社会责任办法 毫无法源依据

金管会拟订的企业社会责任办法,因为无法源依据,再者,也无红萝卜棒子,余宛如说,企业社会责任都只沦为公关操作,白皮书只是用来应付金管会。余宛如表示,她将会同步修正《公司法》、《证券交易法》、《政府采购法》、《劳工保险条例》、《劳工退休基金条例》、《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管理条例》及《邮政储金汇兑法》等七部法,并特别在《公司法》中针对食品、化学、金融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专章

建议审计部,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应重质不重量,应该用能发展土地能量、能解决社会问题、投入新创产业三方向为衡量标准

余宛如认为要给新创企业「Try的空间」,她举例像是金管会介入乡民贷,搞得最后只有银行能做,法规赶不上国际,只会限制。另外,她也提到资策会应扮演的是幕僚角色,不应与人民标案,甚至建议转型成平台功能。

行政机关勿与人民抢生意 放宽投资创业机会

过去政府不愿意承担投入新创产业风险,导致永远就只有少数个案能够成功。余宛如表示,台湾社会需要的是一个透明公开的对话,她期待新政府帮助新创产业寻找商机,立足国际,留住台湾人才。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81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