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不拘一格求创新

文/马凯

人习于走在熟悉的路上惰性大家留在安乐窝里,安全、可靠,但也一成不变。因此,令这个世界惊艳、让人耳目一新的事物,都来自创新。创新就是找到机会,伸出脚去试探路外的未知数。每一次试探,就开启了机会之窗。要温故,更要创新,不要排斥每一个灵光闪动的刹那。

我们常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今天可要被推翻了。看看人手一支随时在滑的手机,无远弗届、一点就通的网路,方兴未艾的3D列印,以及街上自在奔驰的无人车。哪一样不是十年前、三年前乃至一年前太阳底下未曾见闻的新鲜事?

即使不这么新鲜的事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几乎每一件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有些选择我们或他人已经尝试而有心得;但总有更多的可能被陌生、无知或仅只是不熟悉而拒于门外。创新,从最根本的角度观之,不过就是勇敢地选择那些拒绝往来户,给它一个机会,试试它的本事。为此,你可能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去探索、实做、承担失败的后果。但没有失败,代表你不够创新;你也永远无缘跳出红海,摘取别人不可企及的甜美果实。

其实,最简单的创新,往往来自模仿。将其他地方已经开发成熟而且广受欢迎的产品方法移植过来,加上些许修饰与巧思,这样的「新」产品或「新」手法,通常也会在客观条件类似的土地上大放异彩。甚至在同一个地方,先知先觉者开发或引进的新产品与新方法大受欢迎,成果丰硕;但它们之所以会在短时间之内充斥整个市场,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就是许多模仿者大力推波助澜所致。若排除道德评价,全社会能在最短时间之内福祉大增,他们自有其贡献

台湾经济奇迹其实就是如此创造。民国60年代大量引进的加工出口厂,带来先进国家将淘汰但在台湾极先进的设备与产销方法,透过小企业相互的学习与模仿,台湾快速崛起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这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彻底翻转了台湾的命运

可惜三十年来台湾失去了引进、学习、模仿的动机能力;眼看着老方法不断被后进者炮制,与先进国家却隔阂日深、距离日远。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台湾,何日能再创新?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839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