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创新台湾城市 打造全球城市

文‧黄志远

在同时面临「民主化」、「全球化」、「自由化」、「人口老化」的冲击,及「中国崛起」的矛盾情结下,我们目前中央集权暨集钱政府制度设计,经过二十年的纷纷扰扰,已经证明,它无法有效的处理这样空前挑战

人民对不断空转的政府,也已失去了信任。而我们国家经济载体城市,却因为缺乏长远思考的国土区域规划及「分公司」的设计,在有限的「立法及财税权」下,既无法有足够的财源,也无法吸引人才带领我们脱离困境

创新的两项精神 分权与整合在失败主义弥漫下,老百姓仅能寄望政府的「小确幸」来满足我们对它的失望。我们自己也因对未来感到无助,而转趋保守,却刚好与全球化的社会反其道而行,限制了我们成长的空间。如何突破我们成长的极限,千头万绪。但我相信「创新」才是台湾的未来,而创新除了长远上,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接受失败的文化外,最重要的两项精神就是「分权─Empowerment」与「整合─Integration」。而第一个最需要被创新的对象,也是最难的部分,便是掌握权力及每年三兆元预算的中央及地方政府。

最难的原因,因为它是个「垄断的市场」,而文化上长期以来,又多是「官大学问大」、「少做少错」、「防弊多于兴利心态。故政府官员虽然鼓励别人创新,但自己却很少能「大胆」的自我创新。最新的行政院组织法的调整即是明证。我们看到很少「分权」与「整合」的效果。即使是地方县市升级或合并,或许完成部分的整合,但却未被「授权」,只是从「小分公司」变成「大分公司」罢了。

授予地方「财政立法权」解决之道:第一,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让它专注某些领域,例如地方无法完成或中央与地方或各地方间彼此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如此它才能发挥专注力及整合执行的效果。第二,整合地方成为几个区域政府,授予适宜的「财政及立法权」,独自计算自己的GDP,或幸福指数,让它们成为独立的知识经济体并有资格加入「全球城市」竞争行列,了解自己应该在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下,适合扮演什么角色,擘画其发展策略,以便有能力去竞争人才、资源及国际企业的进驻。让各区域政府以「子集团」的地位彼此去竞争,我们自然能看到政府创新的能力,也才能逐渐摆脱「除弊大于兴利」的立法心态及「少做少错」害怕失败的文化,并排除像现在,地方看谁有能力,去中央政府「捥钱」,几亿、几百亿花掉了,不痛不痒,而中央与地方权责不明之下,彼此猛开支票,让下一代买单

至少打造二至三座「全球城市」在全球化及自由化下,国家的地位,某种程度已被虚级化,而台湾因主权争议,更是如此。故缩小它的权力,发挥专注力,刻不容缓。然而,却因为同样的原因,如何让地方发挥「在地全球化」与「全球在地化」的特色突显重要。它才能在全球化下,因区域各自角色不同,推出自己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政策,但却较能同时兼顾区域文化、环保及民主的需求。目前,我们只有台北市列入「全球城市」行列。但人口八百万的瑞士却拥有两座全球城市,苏黎士日内瓦,加上其首都伯恩以及签署「巴塞尔协定」的巴塞尔等世界著名的城市。难怪,虽然瑞士有九九%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但一直都是全世界排名第一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便来自于其联邦制下拥有自主权的城市竞争力。如果台湾能拥有二至三座「全球城市」,相对的其他城市也必定能在水涨船高之下,各自提升竞争力,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渐达到区域均衡的结果。创造一个中央及地方站在均权的条件下,让它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各自竞争,「创新」自然而然便成为其DNA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期待的一个强调创新、提升生活品质、重视环保及追求社会平等的社会便能提早实现。【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71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