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为何德国人不谈论理财观
图、文/今周刊
擅长从寻常日子取材的郑华娟,强调自己的所见所闻不能代表台湾与德国整体文化差异,但在接受《今周刊》越洋采访时,郑华娟仍能随口举出鲜活故事,凸显德国年轻族群的金钱观与财务逻辑:一种以「能够财务自立」为傲的基本价值。
故事,就发生在采访的前一天:
昨天遇到一个孩子,今年十九岁,他正面临一个挣扎:「我要养一只狗呢?还是要把钱存下来,去自助旅行?」这个问题,他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没有人会帮他决定。于是他问我,养一只狗需要多少钱?
我们坐下来分析:在德国,养狗要缴税,每个城市税率不一,你得按照所居住的城市规定缴税,一只狗每一年要缴的税金大约是八十到一二○欧元(新台币二千八百到四千二百元)。再来,每一年打预防针、做检查等等费用,大约是七十到一百欧元。如果狗生病或有其他特殊开销,看情况,可能是两、三百欧元,甚至四、五百欧元。
该养狗,还是去旅行?十九岁的德国孩子 列表比较预算后才决定
这还没完,饲料每个月平均多少钱,出远门时,必须把狗交给别人帮忙照顾,在德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帮你,当你必须出远门,往往就得花钱解决问题,这通常又是每天十五欧元的费用,林林总总,这都要仔细分配,计算清楚。
他接着问我,一只狗大概要养到多少岁,要出去自助旅行大概又需要多少花费……。
其实他已经列出一张表,记录了目前自己存钱的状况,于是他可以立刻比较预算。最后,他很清楚地选择「去旅行」。另一个结论是,他考虑把养狗计划往后延,也许到了三十岁,总之要等到经济足以负担了,再做计划。(年底前做这10件事,让你的2016焕然一新)
经过这个简单的过程,眼前这位年轻人的思考已经具备了德国人一贯的逻辑性:事前预算规画做得详实,之后就不会有「意外插曲」,因为这些选项都仔细评估过了。怎么规画预算以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难题,这是每个年轻人都得学会的,他们的责任感,真的是从小就开始训练。
在德国,不管就业、实习,没有车子是行不通的,所以德国年轻人在他们高中会考(Abitur)之后,需要存钱做两件事情,一是考驾照,二是买车。考驾照需要三千到五千欧元(含驾训课程,费用随地区不同),驾照和买车的钱,通常都得自己想办法,这是他们给自己的成年礼物。大部分的德国青年,会自己存钱购买这两样最重要的必需品。(无论你渴求什么,绝对有可能实现)
为此,他必须妥善规画预算,这也成为德国青年建立财富管理的敲门砖。我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就一般情况来说,每位学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财务自立」,就是他们在通过会考之后第一件必学的事。
当你能通过「靠自己备齐驾照与买车」的试炼,不只证明你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财富,也证明你能够独立生活。所以在德国,「可以自己负担驾照和买车费用」,这是年轻人能够对自己感到骄傲的两件事。
完成这些事,与家境好坏无关,就算家里能提供孩子宾士汽车,油钱也得孩子自己赚,有人就开车去发广告……。无论如何,必须自己努力,只有借着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财务自立的目标。
你问我德国人的理财观,其实,我觉得德国人不会谈论「理财观」这个名词,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为了未来的生活,你必须做什么事」,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直接。他们的欲望是建立在「你可以做多少事」,当欲望太大、超过自己能负担的程度,你是有问题的。(别再为杂物找借口)
我曾经在脸书提到一位德国知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根斯坦,他有一句很有名的金句:「一切答案都在逻辑之中。」当你一切按照逻辑进行,过程前后就不会有意外。这是德式教育的思考概念,前面有计算,就能确定后面的答案,如果答案和想像的不一致,那前面计算一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