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德国式理财术 被砍退休金自己赚

图、文/今周刊

即使退休年金给付被大砍,但德国人仍然对退休生活保持乐观想像;反观台湾,据《今周刊》与世新大学合作的「国人退休理财规画调查」结果,由于对退休生活的期待消极,也让理财行为出现了致命的「保守病」。

依照德国在台协会处长欧博哲的说法,高龄问题正在改变德国人的理财习惯,这个过去以来极度保守谨慎的民族,正在为了提高报酬率而多承担一些投资风险;那么,处在全世界高龄化速度最快的环境里,台湾的理财族也有相应的准备吗?

在《今周刊》与世新大学于今年六月合作的「国人退休理财规画大调查」中,我们发现,保守,仍然是国人在退休金规画上的理财主旋律

「你预估退休后每月需要花费多少钱?」面对这样的问题,高达66.8%的受访者认为「不到3万元」,其中,甚至有37.4%认为,退休后每月花费将「不到2万元」。

忽略通膨率,只求小确幸

「恐怕不太够吧!」针对调查结果专精企管精算师叶崇琦解读,国内多数民众的退休规画概念「有待加强」。「若把通膨率算进去的话,其实大家都低估了退休金的数字。很明显的,很多人都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叶崇琦分析,若单纯从65岁退休后活20年,每月用2万元,看似仅需存480万元退休金;但若加计通膨率,假设一个今年30岁年轻人,想在65岁退休月花2万元,以通货膨胀率2%计算,「现在的2万元」在35年后的实际购买力约等于「现在的1万元」,其中还不包括医疗费用

事实上,本次调查中也发现,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未来退休生活「缺乏美好想像」,在被问及「此时此刻你对退休生活的想像为何」时,有接近4成的受访者表示「只求衣食无虞」,觉得「生活水准会降低」者也有21.2%,仅有3成2的人表示退休后可以「有钱有闲,生活精采」。

「台湾与德国理财策略差异,就从这里开始。」负责这次调查执行的世新大学财金副教授郭迺锋解释,德国的政府退休年金虽被大砍,但据调查,多数国民对退休生活的想像仍是「优闲安逸」,偏向正面,这使得他们自我调整,改用较为积极的理财策略去填补政府退休金的不足;但台湾人从「想像」层面就缺乏信心,影响所及,是理财动作也只能偏向「小确幸」,保守得不切实际。

心态超保守,爱买储蓄

的确,从受访者对投资理财工具的期待,也多少反映出国内理财族浓厚强烈的「守成心态」。在回答「对于退休理财工具的期待」时,排名第1的是,「稳定提供固定收益且风险极低」,占比高达43%,排名2、3的是希望能够「保本、零风险」以及「对抗通货膨胀」,占比分别达到15.1%及14.3%。而表明愿意用较高风险换得较高报酬率的受访者,则不到10%。

只想保本、不求报酬率,这样的投资期待,造成民众在退休理财的工具选择上也趋向保守,甚至「无所作为」。在被问及「目前最主要用哪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来累积退休金」时,有高达28.6%的人「没有任何规画」排名第1,其次为透过商业保险与定存者,分别占20.8%与18.9%,选择股票与股票型基金者仅15.2%,显示国人对退休理财工具的选择,的确「只求稳守、不求进攻」。

针对国人最常使用的退休理财商品──商业保险,叶崇琦直言:「投资报酬率可能无法对抗通膨。」他表示,国人买商业保险若是为了退休规画,大多买的是储蓄险,但其实这类保单在缴费期间的投报率都相当低。

叶崇琦试算,假设以购买复利增额寿险存钱为例,买一张6年期、保额10万元,年缴49946元保费的商品计算,前6年的年复利约1.09%,若从期满第10年解约金34270元来看,年复利也才1.7%,虽然比一年期的定存1.37%好些,但仍可能追不上每年假设2%的通膨率。「不是不能买,但是在理财效果定位上,储蓄险的最大好处是强迫储蓄,而非对抗通膨。」

「回到问题的最根本,就是国人对退休理财规画的不够积极。」叶崇琦指出,其实只要稍稍花点心思,提早寻找年报酬率4%到6%的理财商品,做退休理财规画,存到最基本的1000万元退休金没有想像中的困难。他指出,假设同样是35岁开始存退休金,存到65岁退休,若找到年报酬率6%的理财商品,每月只要存4996元,就能存到1000万退休金。(阅读全文http://goo.gl/xefLH3)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77期)。

延伸阅读》 千万不要用「薪水」买茶叶蛋微不足道的地方 都是有钱人默默致富的关键聪明购物的6大工具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