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不会白给」产业人士:惠台政策是利益交换

记者周康玉台北报导

国台办祭出「惠台31项政策」,其中一到八项都与产业有关,包括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等。看似对台湾产业利多,但一名与中国企业合资的台湾IC设计业界人士表示,看似有政治目的,但其实中国的两大考量,即增加GDP和雇用当地劳动力的两大目的不变,是一种交换政策。

这名IC设计业界人士多年透过合资方式参与中国生意,他指出,中国大陆近年来针对不少产业做重点扶植,同时也对台湾企业开大门,这对台湾企业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如果台企不参与,最后就会受到产业链打压,这回的「惠台31项政策」亦是如此,抱持目的就是「你不来,我也会扶植自己的企业」。

业界人士表示,台湾政府态度很重要,政党轮替后,对中国政策反而往回缩,「对方一直给萝卜,但栅栏没打开也没用」。毕竟台湾不开放中资进入,面对激烈竞争,台企仍会想尽办法用各种方式参与中国市场设厂是最直接的、合资,以及与当地企业和开子公司等。

业界人士表示,虽然中国是社会主义,但其实他们在产业面仍是资本主义思维导向,中国方面不希望台企只是单纯吃他们市场,而是要落地深根,为的就是增加中国GDP和劳动力就业,中国会在台企设厂前,看台商能带给他们多少钱进来、雇用多少人、几年计划、产生多少年营收等,再考虑回馈多少给台商,「优惠不会白白给你」。

业界人士说,这些优惠政策本质上虽然是利益交换,但产业仍会想买单,毕竟中国市场本益比庞大,动辄台湾的百倍,对台企来说,也是一种杠杆,例如联发科前年出售中国子公司杰发,也从中获得近200亿台币的收益。

▼中国祭出「惠台31项政策」,其中一到八项都与产业有关。(图/视觉中国)

惠台政策与产业有关项目

1.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的企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支援台商来大陆投资设立高端制造、智慧制造、绿色制造等企业并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相应享受税收、投资等相关支持政策。

2.帮助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设在大陆的研发中心采购大陆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4.台资企业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5.台资企业可公平参与政府采购。

6.台资企业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7.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适用相关用地政策。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台商投资工业专案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大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8.继续在中西部东北地区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鼓励台资企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大力推进台商投资区和两岸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