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找尋產業專屬減碳路徑
净零转型趋势之下,对企业而言,标示着未来政策与市场的需求将建构在低碳排放、甚至是净零排放的技术基础之上;这样的转型将同时带来一体两面的风险与商机。
风险包含政策法规、科技突破或市场变化所引发的转型风险,例如:碳税/费政策等排碳成本上升、再生能源技术突破对化石燃料经济的冲击、消费型态改变等。
直观上来看,温室气体排放较大的产业或公司可能面临较高的转型风险;然而,许多高碳排或高污染产业,也是掌握气候相关商机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涉及稀土开采的矿业公司、生产电动车电磁钢片、建筑轻量化关键的钢铁业等),而这也凸显出现代全球经济,供应链交错复杂的特性。
因此,所谓的净零转型,并不等于立即要求特定(高碳排)产业的公司不排放温室气体,而是找出每个产业可行的减碳技术路径。
伴随着风险的是气候相关商机,例如:能够减缓气候变迁(Mitigation)的再生能源、电动车等,甚或是其他帮助气候变迁调适(Adaptation)应运而生的产品或服务。
以电动车为例,从油车到电动车的转型,除了车厂必须要开发具商业规模、经济可负担且性能与油车差异不大之车款(需要包含但不限于电磁马达、快速充电与逆变器等技术突破),其他基础建设亦须齐全,例如:从加油站转变成普及的充电设施、储能设备与虚拟电网的辅助。
电动车普及的过程,也可能造成原本倚靠汽油车相关产业链的企业获利减少、甚至不得不中止营运,进而造成失业;因此,推动净零转型的过程,也需要更周全的考量减缓措施(例如:引导中小企业业务转型、提供职训、引导就业等手段),减缓转型过程中的经济与社会冲击,也就所谓的公正转型。
净零转型亦标志着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再生能源为例,政府为推动再生能源发展,透过电业法修法开放更多民间业者投入相关产业链,开启绿电直供、绿电交易等商业模式。IEA也于《2050全球能源部门净零路径报告》提出全球净零四大核心策略(IEA, 2023a):能源效率提升、经济活动电力化、能源及电力系统去碳化,以及负排放技术。
欲实现上述四大策略,势必需要透过资本重新分配以对非化石燃料经济投入更多资金。
然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秘书处发布「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其中2023年9月的综合评估报告梳理了截至2023年全球净零挑战17项关键发现,并对全球发出警示,依据目前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所有缔约国的自主贡献(NDCs)与全球减碳路径(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C或2°C之内的目标),要在203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仍有203至2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差距。
这也间接表示,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部门,在净零转型与资本重分配上的进度与巴黎协定目标仍有距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