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比假新闻还可怕的真新闻

文/李建兴 摄影池孟谕

如无意外,「新冠肺炎」这出拖棚歹戏,将步入杀青阶段。回顾期间每一起惊涛骇浪,除了满目疮痍的残局章回里,更不乏如暮鼓晨钟的启迪

尤其身为媒体人,由于终日周旋海量新闻,让我们看尽了,在这社交冰封的当下,人们对未来、对世局倍感迷离的年代,有心人士是如何善用「以偏概全」的传播手法,限缩世人视野,把集体焦虑,操纵成彼此间的讪笑与对峙。原因无他,为的只是让失职的政客,有了推诿逃脱的空间。于是,各式荒谬费解讯息四处入侵。凡夫俗子也就罢了,3月份,义大利代表还曾在G7会议中呛声:「新冠肺炎是黄种人才会得的病。」而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连美国防疫英雄纽约州长古莫(Andrew Cuomo)都曾在记者会承认:「病毒中国爆发时,我们就已收到消息了,但我们以为这只会攻击黄种人。」

拨乱反正,扮演疫后重启的力量

只不过,由于这些讯息,过于荒唐,最终就被遍地开花的各国事实查核中心,纠举勘误,也有的是在时间印证下,不攻自破。

然而「假新闻」既是假的,就容易众目昭彰,可怕的是那些被断章取义后的「真新闻」,往往让人盲了耳目而不自觉。

美国为了甩锅防疫不利的过失,大肆放送中国的负面新闻,引爆全球剑指中国;大陆因不满蔡英文总统的态度与中方渐行渐远,指卫福部长陈时中是自导自演男一号,令台湾举座哗然。

但反之,台湾媒体何尝不也是对大陆的正面新闻,避重就轻?大陆媒体又难道没有报喜不报忧的惯性?而糟糕的是,这些新闻很多是真的,只是片面取材,让阅听人看见的明明是「轮廓」,却真心以为是「宇宙」,冲突、对立于焉而生。

而《远见杂志》之所以在1986年创刊时会起名「远见」,就是惕励自己,纵使世界存有「偏见」,媒体就不该「傲慢」,任偏见恣意婆娑,而是该传播更多元的世界观,丰富在地读者视角

因此,多年来,跨国采访向来是《远见》的强项,我们累积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国际报导。而有鉴于当下世局混沌,自本期起,我们新增了「国际大师.台湾连线」的重磅栏目,由不同的世界级大师轮番提供国际观点,并为台湾问题解惑。

而首发登场的则是,拥有《人类大历史》《人类大命运》《21世纪的21堂课》等巨著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无独有偶,本期的封面故事《数据红利.阶级战》,也想借由不同的切角,观看在大数据时代来临,被歌颂的红利、金山下,恐遭边缘化的数据贫民。至于,另一套专题〈「新冠世代」被迫按下人生「暂停」键〉则以崭新的视角,解剖年轻人疫后的无奈与被强迫的负债

另外,2020《远见》县市长施政满意度调查亦在本期公布,有鉴于近年民意常态度两极,除代表正评的「满意度」重要,反应负评的「不满意度」也具参考性,今年更公布「净满意度」(满意度扣除不满意度),让「真民意」得以凸显。

总之,新闻无罪,错只错在传播者的傲慢,带给阅听人的偏见,《远见》不愿成为悬在世人头上的屠刀,希望借由「观点无国界」,和读者一同迈向「疫后新世界」。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6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